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郭光灿再破量子秘钥,潘建伟要不要给赏?

(2019-09-19 06:51:17)
标签:

京沪量子通讯干线

量子计算机

量子力学

量子通讯

就在不久前,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披露,上海交大金贤敏教授实验组2019228日在美国预印本网arXiv.com发表文章,报道他们破解量子通讯秘钥。在发送方不终止量子密钥分发的情况下,获得60%加密信息。

国内科普平台DeepThch深科技将此消息用中文公布,引起舆论哗然。量子技术专家们多年一直宣称的,量子通讯不可破解的神话破灭。公众发现他们多年来一直被蒙在鼓里,质疑声响彻云霄。潘建伟团队五人不得不破例发表声明,为量子通讯工程进行辩护,同时悬赏100万元人民币,寻求量子秘钥破解者。

潘建伟等的辩解尚余音绕梁,又有网友又抖出更大的新闻。据知内情者向笔者爆料,中科大教授郭光灿院士为首研究团队20181228日在世界著名杂志《应用物理评论》(Physical Review Applied上在发表文章称,他们发现了量子通讯门控模式单光子探测器的一种潜在漏洞,可以有效的控制该探测器的相应,获取了全部的密钥信息,但不被通讯方察觉。

这个实验可比上海交大实验组的厉害多了!金贤敏实验组获取60%的秘钥,而且容易被发觉。郭光灿实验组却是获取全部秘钥,完全不被发觉。这就像好莱坞电影《惊天魔盗团》的量子通讯板,将再次挑逗国人的神经。

为了核实这件事,笔者找到网上找到郭光灿等发表的英文原文,细读之后发现知情者所言完全属实。郭光灿实验组文章的题目是利用单光子探测器的雪崩过渡区对量子秘钥分发的黑客攻击。英文题目,作者和文摘截图如下:

郭光灿再破量子秘钥,潘建伟要不要给赏?
郭光灿再破量子秘钥,潘建伟要不要给赏?

文摘的大意是:雪崩光电二极管单光子探测器是量子密钥分配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关键器件。在门控模式下通过增加门来获得高雪崩增益,通过移去门来抑制雪崩。在增加和移去的过程中,必然存在雪崩过渡区。我们对这个区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包括商用单光子探测器和高速单光子探测器,然后提出了一种过渡区攻击来控制检测器。在入侵即插即用量子密钥分配系统实验中,窃密者引入了不到0.5%的量子比特误码率,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窃密者的痕迹,包括光电流和后脉冲几率的痕迹。

郭光灿再破量子秘钥,潘建伟要不要给赏?

(郭光灿攻击实验图:上部是量子秘钥分发图,下部是窃密者攻击查入图)

现在问题来了,上海交大的实验攻击的是光子秘钥的发射端。潘建伟等在他们的辩解文中说,与上海交大实验类似的攻击模式二十年前就已经提出来。只要在光子发射端加强光学防护,就可以隔离这种攻击。在量子通讯京沪干线上,他们已经这样做了,因此不存在安全隐患。

然而,郭光灿实验组的攻击方案是201812月发表的,与上海交大实验方法不一样。量子通讯京沪干线2016年就建成了,潘建伟有可能建立防范措施,避免郭光灿实验组的攻击方案呢?

如果没有,就意味着量子通讯京沪干线可以被攻破。如果有黑客看到这种攻击方案,对京沪干线量子通讯进行攻击,窃取了秘钥,就可能根本不被发现。

因此,潘建伟是不是应该兑现承诺,给郭光灿实验组发赏100万呢?

潘建伟等实际上知道郭光灿这篇文章,但在他们辩解文中仍然口口声声地说,量子通讯的安全性在理论上是被严格证明的,绝对没有问题的。如果量子通讯的安全性已经被严格证明,这么可能今天来一个攻击,明天来一个破解,把秘钥盗走,通讯者却全然不知呢?

潘建伟等辩解说,是由于通讯器件的不完善,才导致安全性有漏洞,才没有到达绝对的安全。他们正在努力,正在向绝对安全逼近,很快就会达到绝对的安全。问题是,安全性论证能够不考虑器件吗?如果不包括器件安全,算什么论证呢?

这就像一个家伙声称自己绝对是一个物理天才,绝对是爱因斯坦转世,只是受教育程度差了一点点,目前只是初中毕业。因此正在努力学习,正在向爱因斯坦逼近,将来绝对能够成为爱因斯坦。诸位大教授,你们感觉自己像这个人吗?

在量子通讯的皇帝新衣故事里,我们总被告知,皇帝已经穿上量子新衣。你们看不见,是因为你们的眼睛有缺陷(仪器不完美)。如果你们的眼睛没有缺陷,就一定能看到皇帝穿的新衣(绝对安全)。潘建伟等的说辞,不就是这种意思吗?

这件事再次暴露了量子通讯的纸老虎本质,同时也暴露了某些量子通讯专家的科学认知水平。他们不懂得,或者装作不懂的,科学理论的正确性不是由理论本身决定的,而是由实践决定的。尽管你吹得天花乱坠,如果理论与实验证不符,再花言巧语也没有用。潘建伟等五人的申辩试图用空头理论来否定实验事实,纯属本末倒置。

因此,请不要再用什么测量仪器无关的量子通讯安全性论证来忽悠人。别以为用上什么贝尔不等式就能唬住人,想博取鲜花和掌声请到幼稚园去。以前不是说,量子通讯安全性的防守底线是量子态不可克隆定理吗?怎么突然被量子纠缠到贝尔不等式上去了?这类论证不堪一驳,从字面上看就是笑话。量子通讯不用仪器设备,难道是用幽灵来传递秘钥?

对量子秘钥的攻击,至今为止实际上已经出现很多方案,其中有很多已经被实施,只是外人不知道罢了。比如针对诱骗态方法的波长选择光子数分离攻击和部分相位随机化攻击。针对QKD 系统编码部分的频移攻击,针对解码过程的被动选基分束器波长相关性攻击。针对单光子探测器的效率不匹配的伪态攻击,时移攻击等等。真是名目繁多,花样翻新,防不胜防。

事实上,这个世界哪有什么绝对安全的东西?潘建伟不顾事实的程度,到了无法理喻的地步。他一方面不断地制造恐慌情绪,说量子计算机即将问世,经典保密通讯不堪一击。一方面拼命鼓吹量子通讯坚不可摧,是国家未来安全通讯的命脉所在。

这就让人想起中国古代关于矛盾的寓言。有一个人说的,他的矛无坚不摧,无盾可档;又说他的盾固如磐石,无矛能摧。潘建伟就像那个叫卖矛盾者,不是吗? 可惜的是,他的矛从来没有出现。由于基本原理上存在的问题,量子计算机可能永远做不成。他的盾却不堪一击,用几根木棍就给戳穿了。

说某种东西具有绝对性,在科学研究中是被忌讳的。为什么量子通讯专家甘冒风险,自找麻烦,非要说量子通讯绝对安全呢?难道承认量子通讯没有绝对安全,他们就没有饭吃了吗?

这里涉及到量子通讯最深的秘密,也是量子通讯专家最深的痛处,是他们最忌讳谈的问题。如果量子通讯没有绝对的安全,与传统的加密系统相比,量子通讯没有任何优势,我们就根本不需要量子通讯。它就变成只能在实验室里摆弄的玩具,不具备任何实用价值,就没有任何理由把它做成国家工程。

因此潘建伟等只有死守绝对安全这个底线,以求获得一丝生机,为量子通讯续命。同时故意贬低传统的通讯加密方法,来抬高量子通讯的身价。并不断地用一个谎言代替另外一个谎言,编制出各种升级版的皇帝新衣。在受到如此广泛深入的批评后,还能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地继续说谎。与江湖上号称刀枪不入卖假药的,还有什么区别?学术道德底线已经降低到如此地步,我们真的很难找到一个不骂人的形容词,来形容这种做派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