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君:那种跨越了空间和时间的孤独——读白鹤林《孤独》
(2020-07-07 18:54:12)
标签:
诗白鹤林评论 |
那种跨越了空间和时间的孤独
——读白鹤林《孤独》
◎逐鹿君
胡戈弗里德里希在《现代诗的结构》中说:“诗歌总倾向于尽可能地远离单义性内涵的传达。这种诗歌更情愿成为一种自我满足、含义富丽的形体,这形体是那些以暗示方式作用于前理性层面,同时又让概念的隐秘区域发生震颤的绝对力量所组成的一种张力织体。”
“从童年起,我便独自一人”
照顾着
历代的星辰
白鹤林的这首现代诗《孤独》发表在2007年《星星》诗刊,让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
我们常说诗歌是语言的最高形式。又说诗歌是文学顶端的皇冠。这首诗可以说很好地展现了这一点。没有一个冗余的字甚至标点。极致的精炼,诗人通过18个字,以现代诗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致敬并再现了唐朝著名诗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那种跨越了空间和时间的孤独。我说的是在文学修辞上,这首诗甚至超越了《登幽州台歌》。为何这么说呢,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在表达上更加直抒胸臆,显得厚重。而现代诗人白鹤林则更加委婉含蓄,借物我关系完成诗意言说,似乎更符合中国诗歌传统。
“从童年起,我便独自一人”
开篇这句应该是引用了某个名人大咖的原文,所以作者打了双引号。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句把整首诗的基点设定得无限小又无限大。这个“童年”,这个“我”可以是具体的“我”和“我的童年”;也可以是“我们”和“我们的某个集体时光”。即可以是个体的小我,亦可以是“集体的大我”。
可以说这首短诗,不但继承了中国千年诗教“文以载道”的“集体主义情怀”,没错唐诗就是我们这个民族都有共情的“集体情怀”,我是这么界定的。
那么现代诗,也就是新诗呢?可以说他们则完全是舶来品。新诗的源头就是西方个人主义,注重个体经验和直接感受,忽略或者说抗拒集体主义。那么可以直接说新诗就是个人解放,象征自由的艺术载体。
由此我可以说这首短诗完成了这两种同名同姓但是不同文化底蕴的艺术合体。
“照顾着
历代星辰”
最后一句,也是这首诗的诗眼。把读者的想象空间无限放大。
照顾着,写出了文字背后藏着的作者极具自信的温暖和爱,或者无限的其它。而历代星辰,不光意象足够耀眼,艺术想象空间也发挥到了极致。可以是陈子昂诗里的历代皇帝国王明主,也可以是你想要的任何人和事。
当然,也可以就是我们在孤寂的夜里,抬头45°仰望星空,看见的夜空中那些最亮最亮的星。
作者简介:逐鹿君,原名徐正伟,生于1981年冬天,云南省哀牢山人氏。2017年开始习诗,习作多发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