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的小诗《孤独》之:白鹤林:独自一人照顾着历代的星辰 | 凤凰诗刊

标签:
文化诗孤独 |
白鹤林:独自一人照顾着历代的星辰 | 凤凰诗刊
http://s11/mw690/001pQMPNgy6TNZP84EGfa&690|
@白鹤林
《孤独》
“从童年起,我便独自一人”
照顾着
历代的星辰
《上来透口气》
多好的主意
它曾经是个词组为了便于练习语言
为了更为简捷地表达某事
或对你的赞美
把桃子分给适合它的胃
这是个胆怯的夏天
象在上午和下午之间
展现两个软硬不同的部份
象午休后
撞到一个嗜睡的人
他脸上印下的沟壑因为与上次雷同
而看起来缺少变化
该怎样把握沉默的尺度
该怎样把多余的盐从汤里取出
该怎样让话听起来
这是个沉闷的夏天
呆在屋里的人开始
对着电话筒吐泡
或把脸捂在厚厚的书里一言不发
来到走廊上
《夏天》
沈家坝汗水淋漓的早晨
一个少女闪身躲过
油条摊子下灼人的火舌
避开一天的热浪
不愿死在床上的人
一大早便来到河堤上追赶时间
跟三十几岁的妇女慢跑
跟快要动不了的老头聊天
我必须一步紧跟一步
赶在第八下钟声响起时走到
对岸的桥头
熟练地收起第一次空鱼钩
商场橱柜里的模特
已长出一捋浅草般的胡须
从解放街到东津大道
夏天象死神一样尾随着奔走的行人
【诗人简介】
白鹤林(1973-),原名唐瑞兵,1973年生,四川蓬溪人。作品入选《70后诗人诗选》、《中国诗歌年鉴》、《中国诗选》、《汉诗发展资料》、《巴蜀—人物》、《当代诗歌评论300篇》等。著有诗集《四个短途旅行》、《五人诗选》。“终点”发起者之一。现居四川绵阳。
【诗说】
孤独:一首小诗的命运
文/白鹤林
2013年10月某天,诗友本少爷在微博中谈赵丽华的《悼张立勤》一文时,曾提到我的小诗《孤独》。但很快事情就过去了,我没太在意。一首诗有它自己的命运,作者无能为力。
2014年2月28日上午,闲来无聊,在网上又意外发现这首小诗被漫画家慕容引刀抄写后配了手绘小图,发布在他的微博上。百度后知道,这位漫画家是一位帅哥,出版了很多本漫画著作,曾入围过2010动漫风云榜,代表作有绘本《我就是刀刀》等。他抄写《孤独》之前,并不知道作者是谁,但发布时已不知从何处打听到。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更有趣且令我倍感意外的还在后面。因为联系上一位与此事有关,且曾在成都芳龄旧事酒吧的一个诗歌朗诵会上有过一面之缘的重庆诗友荷香(她同时也是漫画家),我才知道,他们不少人在一个微信群的“每日一抄”里抄写喜欢的诗歌,而我的这首《孤独》被他们中的西门不暗在微博上发现并分享出来,已经有20多位朋友抄写了一遍。然后我与荷香取得了联系,她发来了抄写诗歌的微信网址和全部内容。其中附有这样一段话:
“这是首很美很美的诗,一读到的瞬间就被打动,是朋友@西门不暗分享出来的,但是我们都不知道具体的作者是谁,可它美得我心碎。于是,今天,我们二十多人,一起抄写了它,瞬间就不孤独了。我们都来一起守护星星,也被星星守护,感谢亘古的星辰,感谢我们每个人的相遇。”
《孤独》这首小诗,本是我的组诗《小零碎》中的一首。组诗中的20首小诗,都是三五行的短章,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很多年里,我在写作中的一些即兴的感悟片段,所以整理到一起时取名为《小零碎》。按照现在的时髦说法,这些诗歌都可称为微诗歌。《小零碎》曾被分别选发在2007年第8期的《星星》和《诗歌月刊》上。其中《诗歌月刊》选了11首,而《星星》只选了4首,但得到了著名诗歌批评家罗振亚先生在同期发表的《穿越时光隧道的智性之光》一文中的肯定。
《孤独》一诗的写作灵感,源自于存在主义先驱、哲学家索伦•克尔凯戈尔。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某一年,我买了一本《克尔凯戈尔日记选》(说实话那时几乎读不懂,也没读完)。我被大师的一句话所深深触动,他说:“从童年起,我就已经成为精神。”
神奇的是,当我再次翻阅这本书,却一时没有查到这句话的原文所在,所以或许它出自克尔凯戈尔另外的著作也有可能。但总之有一点是确定的,这是克尔凯戈尔的句子。而后来,我将这句话引在了我的随笔《灵魂的碎片》里。再后来,重温我的这篇收录于我第一本诗集《四个短途旅行》里的文章时,我写了《孤独》这首诗。
需要说明的是,诗的第一行“从童年起,我便独自一人”虽然加了引号,但并不是“引文”,而只是一种有意的篡改写法。显然,我的这首诗之所以深受大师精神的影响,其深层次原因就在于我在当时所处的外部世界里是很孤独的,而只有在内心——在阅读和写作中,我才有陪伴,才有对话者。尽管这一切都是虚幻而不可触摸的,但足以陪伴我度过那些迷惘而安静的青年时光。
克尔凯戈尔是丹麦人,我认为他同时具有哲学家和寓言诗人的伟大品质。而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关注就是“孤独个体”,正是他首先告诉我们:人作为个体存在本质就是孤独的。
2014年2月27日于绵州景福园
原文网址:凤凰读书:http://book.ifeng.com/a/20150629/16026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