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城之八:严州州俗——九姓渔民水上婚礼

(2007-11-24 10:23:29)
标签:

我记录

我的校园

人文/历史

严州古城

九姓渔民

水上婚礼

梅城

风俗

新安江

分类: 严州风情
    严州古城的南缘,美丽的新安江、富春江和兰江在此汇流,“千车辚辚,百帆隐隐,据钱江之上游,为瓯歙之逵道。”昔日,就在这地处“三江口”的梅城南门外码头上,不时可以看到一大群熙熙攘攘的男女老少,以好奇的目光,翘首等待着水上人家的“九姓渔民”婚礼。 

古城之八:严州州俗——九姓渔民水上婚礼    所谓“九姓渔民”的九姓是:陈、钱、林、袁、孙、叶、许、李、何。在建德最多的是陈、钱、许、叶、孙这几姓。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水上,以打鱼、载客为生,很少与岸上人往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相传“九姓渔民”是明初陈友谅及其部将的后代,因为与朱元璋争天下失败,被贬入水上生活,永世不得上岸。关于他们的身世,有许多不同的说法。自清代以来就有许多人作过许多考证,迄今尚无定论,但至少有500多年的历史了。“九姓渔民”在旧社会的地位十分低下,他们的遭遇是很悲惨的:不准上岸,不准读书、不准穿长衫,几乎被剥夺了做人的一切权利。由于没有文化,孩子们连正经的名字也没有,只好以孩子的出生地和出生年的生肖来起名,于是“九姓渔民”的花名册上就有许许多多的兔儿、马儿、狗儿这些生肖名知名称和龙游、屯溪、严州、桐庐这些钱塘江沿岸的地名的名称。历史上虽然也有一些比较正直的官吏为他们平过反,而且立过碑,发了“改贱为良执照”,但是丝毫未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新中国成立后,“九姓渔民”随着全体劳动人民的翻身而彻底平了反。现在“九姓渔民”的后代有的上了大学,有的进了厂当了工人,有的当了干部,社会不再歧视他们,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水上婚礼”这一独特风俗,已被当作一种特异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掘出来,成为新安江上特有的民俗旅游资源。古城之八:严州州俗——九姓渔民水上婚礼

    “水上婚礼”这一颗被历史尘埃掩埋的明珠,经过民间文艺工作者的发掘整理,已经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先后被搬上屏幕和银幕,向海内外旅游者推出。水上婚礼这一民俗现象还被改编成歌舞、摄影等艺术形式,为新安江的青山绿水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九姓渔民的婚礼仪式自始至终都在船上进行。男女双方的船头各悬挂一面大铜锣,新娘出嫁的头天晚上,锣声此起彼伏,配合默契,每一轮敲打十三下,一轮接一轮,一直敲到天亮。新娘就在阵阵锣鼓声中与亲人依依话别。但见浩瀚的江面上,渔火点点,锣声瞠瞠、窃窃私语,犹如一幅江上婚嫁图。

    新娘出嫁前,有一个别开生面的仪式十分有趣,俗称“训女婿”。只见岳母大人站立船头,高声呼叫女婿的名字,谆谆告诫他婚后不得欺侮妻子,夫妻之间要和睦相处。女婿听到岳母的训诫,必须迅速跳过船去,在岳母跟前双膝跪下,回答说:“听岳母吩咐,一定记住!”说完,立即跳回自己船中,倘稍有耽搁,被女方亲友拉住,不但会受到大家的嘲笑,还要罚以香烟、糖果,敬献众人。

古城之八:严州州俗——九姓渔民水上婚礼    码头边停泊着一只披红挂彩的箬蓬船,船头上缀着一个大红喜字,高高的桅杆上飘着一面旗帜,挂着一盏灯笼,旗帜和灯笼上都标有船主人的姓氏;船头上的一群人,穿着新衣,喜气洋洋而又忙忙碌碌。这便是马上就要举行婚礼的新郎方的接亲船,俗称男船。 

古城之八:严州州俗——九姓渔民水上婚礼    江心响起锣鼓声,一条与男船相似装扮的彩船徐徐驶来,只是旗帜、灯笼上的姓氏与男船不同。这是新娘方的送亲船,俗称女船。

古城之八:严州州俗——九姓渔民水上婚礼    迎亲吉时一到,新娘的船只在鼓乐声、鞭炮声和人们的欢呼声中向新郎船只缓缓驶去,在相距不到三尺的地方稳稳停住。这时切忌两船相碰,带来不祥。而两船平稳则象征着夫妻和睦,百年合好之意。

古城之八:严州州俗——九姓渔民水上婚礼    婚礼开始,首先是发嫁妆。女方利市婆手拿钩秤,称一件嫁妆唱一句;男方利市公接过嫁妆也唱一句。一唱一和,唱词都是吉祥如意的祝颂词:“称一斤,长千斤。称二斤,长万斤。称三斤,三元及第,称四斤,四季发财。称五斤,五子登科。称六斤,六六顺风。称七斤,七子八孙。称八斤,八子成双。称九斤,九子十三孙。称十斤,十子大团圆,荣华富贵万万年。”发罢嫁妆,新娘在两位伴娘的搀扶下,款款走向船头。利市婆端出一碗饭,给新娘喂一口,吩咐一句,这叫吃“离娘饭”。

古城之八:严州州俗——九姓渔民水上婚礼    主婚的“利市人”宣布:“过喜(抛新娘)开始”! 

古城之八:严州州俗——九姓渔民水上婚礼    女船上伴娘即将穿红戴花的新娘扶出,交给站在船舷边的两位亲人(叔伯或兄弟);同一时刻,男船上两位新郎的亲人也在船头上摆好马步。 随之,锣鼓鞭炮声嗄然而止,女船的两位亲人便一手托住新娘的背部,一手托住新娘的臀部,高高举起新娘向男船抛去,人们一片惊叫声,新娘被新郎的两位亲人稳稳地接住。新娘到夫家还有一种非常奇特的方式,就是让新娘端坐采莲盆上,头盖红帕,从水面漂过去(见上图)。 

古城之八:严州州俗——九姓渔民水上婚礼    在“抛新娘”的精彩仪式中,还有一个鸣炮示意的插曲:当女方开始“抛新娘”时,要依次放三声炮,第一声叫“招呼炮”,请男方作好接新娘的准备;第二声叫“动手炮”,抛新娘开始;第三声叫“结束炮”,表示仪式结束。这时,男方船上也放二声炮,一声叫“进门炮”,一声叫“胜利炮”。在放炮的同时,利市婆口唱吉祥赞词,以示祝贺。 

古城之八:严州州俗——九姓渔民水上婚礼    随后,新郎、新娘在铺着袋子的船头上并排站立,在“利市人”的引导下,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公婆),夫妻对拜。锣鼓鞭炮声又倾刻大作,男船、女船上的人同时向岸上的观礼人群撒柏籽、花生、红枣和糖果,以示对观众热忱的感谢。

古城之八:严州州俗——九姓渔民水上婚礼    一对新人在船头拜过天地和父母后再互相交拜。憨厚老实的新郎轻轻揭去新娘头上的红盖头。这时,鼓乐大作,鞭炮齐鸣,人们纷纷向新人祝福,祝愿他们相亲相爱,白头到老。新人们的脸上露出了甜蜜而羞怯的笑容。 

古城之八:严州州俗——九姓渔民水上婚礼    新娘过船后,新郎船便拔篙向上游撑去,行至江心打三个圈,然后回到岸边。两条船紧紧靠在一起,这便是真正结亲了。这时,新郎新娘要在船头拜谢双方父母。有趣的是,拜谢完毕,还要“爬船篷”。因船上活动空间有限,洞房门一律设在船尾,新郎新娘必需爬过船篷背,到船尾下来,才能进洞房。当新郎、新娘双双进入洞房时,整个婚礼仪式即告结束。当夜幕降临时,这对新人即下到一只小船上,劈开水波去到一个幽静的去处,欢度他们的新婚之夜,翌日早晨返回大船。 

古城之一:严州州脊——乌龙山

古城之二:严州州圣——严子陵

古城之三:严州州眼—东西两湖

古城之四:严州州脉—三江聚会

古城之五:严州州魂—人文积淀

古城之六:严州州标—双塔凌云

古城之七严州州影——绝世影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