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圆明天科尔沁
时代乐章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这是昔日科尔沁草原的风貌,但是伴随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这种风光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的无奈追忆。
科尔沁草原的美丽风光真的不可再现吗?否!
珠日河牧场的一个植被再造工程,已经对这个问题作出肯定性回答。
从2010年开始,对科尔沁草原有着深深恋情的人们,依据科学发展观思路,综合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技术措施,对珠日河牧场的3万亩沙化草原实施了植被重建与再造工程,现在已经收到预期效果。
在盛夏季节,我随朋友来到珠日河牧场的3万亩植被再造工程项目区,但见茫茫草原,植被茂密,一望无际;各色鲜花,芳香扑鼻;蓝天白云之下,让我们顿时感觉彷佛置身于一个绿色的梦幻世界。尤其是在齐腰深的牧草中,看到多年难以见到的鸟类和动物相继回归,历史记忆中“风吹草底见牛羊”的草原风光得以再现,那种激动与感概,令人难以抑制。与我同行的项目置办人兴奋地向我介绍说,在没有改造前,这里的沙化草原产草量,卯大劲不过50斤,而现在少说也能产1500斤,要比重建之前的产草量高出30倍左右。以我的经验判断,那里旺盛茂密的紫花苜蓿和沙打旺牧草,其亩产量不止1500斤。
我们边看边聊,大家都在兴奋,都在憧憬,觉得在将这里的经验推广后,美丽的科尔沁大草原依然会如昔日那样广袤、美丽与神奇。
从珠日河牧场回来之后,我一连几天都在深思,感觉这3万亩荒漠草原植被的成功再造实践,走的是条成功之路,希望之路,更是科尔沁草原的圆梦之路。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可以憧憬经济发展转型的美好愿景,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精神,实践我市建设美丽塞外明珠的构想,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做出应有贡献。只要我们努力,完全有可能使科尔沁大草原成为全国的一道美丽生态屏障,成为独具草原风情的绿色氧吧与草原生态旅游区,成为子孙后代寻梦的乐园......
沿着对明天憧憬的思路,我们回来瞬即进行未来发展的蓝图勾画,一幅圆梦之图初步展现在面前:
——明天的珠日河草原,将是一个以草业为基础,三次产业相互依存,集草业、农业、牧业、林业及其深加工、仓储、运输、科研、旅游、服务业、文化产业为一体,具有集约化经营水平的的多功能循环产业园与草原生态文化旅游园。
——明天的草业将是一个产业链无限延长,走出一条”草业——牧业——肉业——深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的产业化经营之路;
——明天的珠日河草原旅游区,再不仅仅是个赛马场,而是一个在能够充分展示广袤草原美丽风姿的同时,为广大游客提供多趣味娱乐活动的氧吧生态百乐园。
——明天的科尔沁大草原,将是一个经过规模巨大的投入与对现代高科技手段充分运用,植被得到大面积的恢复与重建,回归几百年前孝庄故里的旖旎与炫丽,形成巨大魅力引力,成为美丽中国的一份迷人绿色裙装。
——明天的科尔沁草原与塞外明珠通辽市,其富足、和谐与美丽,大家可以充分想象。
进入位在科尔沁草原腹地的珠日河草原旅游区(也是本项目区的)大门。

由人工种植的紫花苜蓿、沙打旺、草木犀、无芒草麦、冰草、羊草、皮肩草形成的绿色海洋,再现了“风吹草地见牛羊”的美丽风光!

项目区附近有意留出的没有改造的荒漠草原,与植被再造后的草原形成鲜明对照。
大片的草原风味野菜。
连片的紫花苜蓿与黄花苜蓿。

前半个月进行了今年第一次牧草收割,现在就又长到齐膝高了。

现代化的草原喷灌设备。

如梦如画......

我们置身于绿色海洋

就在前几天,这里进行了2013年以来第一次牧草收获。画面为机器打捆的紫花苜蓿干草。

瞧!这块紫花苜蓿草一年可收获三季,亩产干草量不会低于1500斤,是未改造草原产草量的30倍以上。。

开心不够,憧憬不够!

圆梦科尔沁,梦在绿色中!

这里的喷灌设备完全从国外进口,现代化程度极高。

陶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