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里木广场改造工程六大败笔
(2010-07-01 16:12:50)| 标签: 城市改造哲里木广场改造工程六大败笔百姓呼声杂谈 | 分类: 经济社会 | 
 
 
通辽市即将竣工的城市改造工程项目之一——哲里木广场“大修”工程,最近正在紧锣密鼓进行收尾施工。开发商顾及广大居民的强烈呼声,终于提前将围了两年多的广场围栏打开。但是当市民们进入广场,目睹“旧貌换新颜”的广场尊容,大家都觉十分费解。人们不禁议论纷纷:“花了不少钱,费了两年多时间,新广场反倒不如以前了!”
这个广场位于通辽市科尔沁区和平路与永清大街交界处,占地面积4万零17平方米,原广场使用面积约3.2万平方米,绿化率为42%。广场与原市政府办公大楼南北呼应,堪称塞外草原明珠的城市“客厅”。
尤其是象征通辽腾飞的“鸿雁托起草原明珠”雕塑,给人一种吉祥奋进的精神呼唤。这个广场自199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不仅成为了该市的一大景点,而且也是市民进行大型文化活动与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
 
为让这项改造工程 “合民意”,在动工前还将效果图置于广场,向市民公示。按照公示图纸,广场面积向西拓宽1万平方米,并开辟地下两层建筑,分别为停车场、人防工程和地下商场。广场中浮雕、雕像、绿篱、草坪、坐凳等一应俱全。按照有些人的说法,“要通过哲里木广场这个窗口展示通辽”。显然这是一个“大动作”。
但是费了不少力,花了不少钱的这个新广场,令居民们非常失望。居民们所以感到失望,他们认为新广场和原广场比,有六大败笔之处:
第一,原来许诺将广场向西扩展1万平方米,使改造后的广场达到5万多平方米,显然是句骗人的空话,有关方面同步“食言”。因为报纸已经公告,准备用作扩建广场的那1万平方米要搞房地产开发了。
第二,原来的1.7万平方米绿地,现在变成不足1万平方米,比原广场的绿地减少25个百分点以上。尤其是在广场没有一株景观乔木,也没有原来所说的木凳,广场游人既无处可小坐休闲,也无处躲避风雨和日晒。
第三,原来置于广场中央的底座高约300公分(当时通辽市300万人口)的“鸿雁托起草原明珠”雕塑,现在底座高度降到不足1米,给人以鸿雁腾飞乏力的感觉。
第四,广场中根本看不到什么雕像、坐凳等可以称之为“民生广场”的相应设施,更谈不上什么时尚壮观了。
第五,广场四围设置的一些灰色石板护栏,以及石板护栏上面的祥云花纹图案,全部呈现灰暗、肃寞基调。不少居民们说,到这里给人一种进入墓地的凄凉感觉。
六是,广场上隐在石砖下面的排水暗沟,多数十分狭窄,连个猫都钻不进去,易堵不说,遇到降大雨,根本配不上用场。
围绕这样好多个“不满意”,老百性很有意见。一位女士说,我过去就管理这个广场,那时老百姓在闲时特别喜欢来这里逛逛,可是经过改造,找不回那时的感觉了。一位已经退休的领导在浏览广场后很气愤地说,好好个广场,越改越回旋了,也不知道这里有什么猫腻。一位知情人侃侃而谈,说了当时开论证会时的不少美好设想,但是他最后非常惋惜地说,那都是停留在会议和纸上的,说的和做的不一呀!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