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给孩子点自由和自信
(2009-09-15 10:31:44)
标签:
孩子教育祖国的明天管理孩子成材科学方法给孩子自由和自信杂谈 |
分类: 经济社会 |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孩子是祖国的明天,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创造条件并给于鼓励。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为人父母者,就应多给孩子以更多的自由与自信。
前些天,与朋友在一起吃饭,说起了这样一件事。他说,在前段时间,我市经济开发区开展一个活动,请来了国内知名演员举办大型文艺演出,演出那天,现场人山人海,我朋友带着孩子前去观看。演出当中,一位国内当红男声歌唱家演唱的歌曲引起全场热烈反响,孩子受到电视节目中给演员献花镜头的启示,就向她的父亲提出要上台献花的要求。我的朋友理解孩子的心情,决意要满足孩子的愿望,就抱着孩子,巧妙地躲开安保人员的阻挡,将手中捧着鲜花的孩子“扔”上了舞台。孩子献花毕,那位演员大受感动,还将这个孩子举起,轻轻地亲了她的小脸蛋。我朋友自豪地说,打那以后,他的孩子特别自信,认为只要自己有正当理由和要求,总会得到父母的支持;只要有了大人的支持,她就一定会成功;有了从小成功的积累,在自己长大后一定会找到一条成功之路。
无疑,我朋友支持孩子参与重要社会活动的这一成功举措,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一个终生难忘的美好记忆。我相信,这个孩子的“鲜花行动”,一定会影响她完美性格的形成。
但是也有与此相反的错误做法。与我这位朋友支持孩子正当要求的做法完全相反,而是限制、压制孩子对自我行为能力的锻炼。有这样一个父亲,他的儿子已是一个身高超过1.7米,上了初三的大男孩,但是这个孩子很难有决定自己行为的自主权。他虽然家离学校不远,但是上学放学都必须由父母车接车送。即使是节假日,孩子想玩耍游戏,绝对不允许离开父母的视线。一次,这个大男孩放学后在学校门口等他父亲,在等了一会儿后没有看到有人来接,就大胆地与同学一起步行回到家里。他当时内心里暗自为自己的决断高兴,感到自己似乎已经长大了。但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父亲为此而大为光火,认为孩子胆敢擅自作主,是非常错误的行为。于是,他对儿子百般责怪不说,为了让孩子“长”个记性,还“赏”了儿子一剂耳光。儿子感到非常委屈也无法理解父亲的行为,但是在父亲的武力威胁下,他只能屈从了。
无疑,这一剂耳光也给这个孩子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痛苦记忆,使他的心灵受到伤害。它可能给孩子心灵上打下的烙印是:凡事千万不可自作主张,在家要听父母的,在学校要听老师的,在社会上要听别人的;自己是环境的附属物,不论身在何处,自己只能去被动适应,而不可自己决断。
两位父亲,对待孩子的两样做法,对前者应该肯定,值得赞扬,后者不仅应当否定,而且需要那位父亲认真反省。
我们说,培养孩子成才,让孩子学到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走上成材之路,这是天下父母的共同愿望。为此,如何规范孩子的行为,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就要考虑采用方法的科学性:不仅需要让孩子学到书本知识,而且应该让孩子通过生活实践来理解和学懂书本知识;管理是门科学,家长管理孩子不仅仅是让孩子“听话”,比听话还重要的是应该让孩子在被管理中学会独立思考,能够适当地“释放”自己的天性,在“释放”中学会懂得“管理”自己;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应该是由亲情加“魅力”而形成,而这种魅力是靠有说服力的实践案例培养而成的,而不是靠长辈的以势压人,更不是靠“暴力”来形成的;父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应该是长辈、老师和“朋友”的关系,而且要善于在不同场合,巧于进行各种身份的恰当转换。围绕这些问题,愿我们所有做家长的都要认真思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让孩子的潜能在父母的呵护下得到再造与发挥。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爱。我们应该正确理解爱的含义。爱孩子,不是把孩子封闭在由父母设计的襁褓之中,而是在充分呵护的前提下,多给他们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多给他们进行创造的自由与机会,多让他们进行实际锻炼,在“锻炼”中增强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开发能力。给孩子以生存发展能力,这是对孩子最大的真正的爱。那种“爱”到把孩子管死了,管到离开父母就一事无成的地步,让孩子成为了“高分低能”的庸才,那就扭曲了爱的本意,是对爱的错位。
但愿天下父母,都能让孩子成大器,而不要将其错爱成庸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