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考核干部关键在考真
——也说用科学发展观考核选拔干部
最近,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央组织部出台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选拔任用要综合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综合评价六种方法进行,这为今后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提供了制度保证。
如何让这个制度得到确实的贯彻落实呢?笔者认为,这个《办法》规定的很周全,很严密,但是就我们目前依然不十分理想的党风和社会风气而言,在执行中使其走样尚难避免。为了让这个《办法》确实成为真正能够用科学发展观考核选拔德才兼备、具有现代意识、深受人民群众拥戴的好干部的管用制度,就必须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做好改善环境的配套工作。
我说的关键环节,是指《办法》中规定的6个程序中的前三个办法,即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因为这是充分发挥群众把关、体现民主政治的环节。如果能够在这三个环节对干部考真了,考实了,考核者所得的材料翔实可靠了,后面的实绩分析就会依据充分,个别谈话就会更有针对性,综合评价就会更加科学。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许多考核工作其考核程序好象很严密,很科学,但是对许多群众并不满意、双手很不干净,甚至是已经堕落成为腐败犯罪分子的人发现不了,而且还会将其提拔上去,问题就是出在了关键环节的薄弱上,出在了没有能够听到群众真正心声的问题上。所以,要用科学发展观考核干部,就要特别把握好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这三个环节,特别是民意调查这个关键的关键环节,要通过这个环节,能够真正听到群众心的呼声,听到真正了解被考核干部情况的那部分群众的呼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不是一句官话和空话。诸如已被处决的大贪胡长清、马向东、王怀忠之流,就是群众检举揭发出来的,而不是考核出来的。让群众说话,能够听到群众对被考核者的真实反映和评价,这是贯彻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应该做好的配套工作,可以说是用科学发展观考核干部的环境建设,让考核干部的过程确实成为群众能够有依据实事求是原则如实和敢于真实反映情况的过程。为了让群众得到更多的情况和敢于向考核者直言,这样几项配套工作似乎不可省略:
一是,要通过新闻媒体和现代网络,不仅要公示他们的一般政务活动,而且还要公示所有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的个人与家庭工资收入、外来收入、财产状况(如房产状况、海内外银行存款状况)、购置大型资产情况(如房屋、汽车、土地、公司股权等)和爱人、婚姻状况及子女出国情况等。这些情况如果让群众掌握了,我们在考核干部时听到的情况就更加真实了,在考核干部问题上贯彻科学发展观自然也就不成问题了。如有的干部老人去世,要用300多辆送葬车队显示他的权势.有的科级干部竟可以有几处楼房和高档豪华轿车和多辆商业运货车.如果把这类情况公开了,可怕他的仕途也就到头了.但是我们现在是有制度,没有几个地方能办到.
二是,加强新闻媒体对领导干部的舆论监督。现在我们地方的各级新闻媒体多半是官方主办的党政喉舌,新闻媒体单位从负责人到记者,都由党的组织部门或者党管的人事部门选择任用,他们的主要职责几乎就是对他们有管理和管辖权的上级领导机关的政绩进行积极宣传,而很少敢于真正担负起舆论监督的职能,多数不敢对地方党政机关特别是具体领导的不廉不洁行为进行曝光。即使有谁不识相对腐败行为曝光了,就很难摆脱遭受打击报复的厄运。为此,我们应该从制度上寻找地方新闻媒体多数报喜而不敢报忧的原因所在,再从法律上给他们点敢于直言的自由空间和保证,这样新闻舆论监督恐怕就无后顾之忧了。类似记者拍摄领导照片因其处理的领导形象不被满意而就被辞退的现象不消除,新闻舆论监督恐怕几难落实.
三是,要从法律和政策角度落实对检举人的保护措和鼓励施,杜绝任何考核环节对举报人举报情况的泄露。对向考核组提供真实情况特别是反映被考核人腐败问题的,要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和政治前途。现在因为风气不好,许多群众对他们地区领导干部的情况特别是腐败的情况明明知情,但是因为有举报的知情人累累被出卖而谁也不愿意去惹麻烦,致使在遇有考核干部谈话机会时不敢吐真言.
为此,与<办法>配套的环境建设与办法本身同样重要.我想,在落实办法过程中,我们既抓住了关键环节,又同时加强了环境建设,把能够想到的措施一一落实了,我们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做到集中民意,反映民愿,代表民利,选上群众满意的干部当会不成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