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张83年的老速写!

标签:
速写云南艺术学院学生下乡美术 |
整理资料,翻出几本速写,颇觉生动,83年,我分配进云南艺院任教,当幺永茂先生的助教,甫进校即带学生下乡,到永胜、永宁兜了一圈,具体在泸沽湖,战河等地采风,时约个把月。
那时还是土路,常跨方,泸沽湖遗世独立,美得像仙境,那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记忆,总结起来,一生最有感觉的风景应该是在那次完成的。
学生年纪和我相近,不分彼此,因我是回族,生活上他们常常照顾马老师。
幺老师是我们学画时高山仰止的师尊,居然成了我的同事,令我很难堪。
幺是彝族,到了少数民族地区他很自在,特别在彝区,就像在家里一样,他是个很好的人,称得上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我20出头,那时的幺老师40开外吧。
看着这些速写,李汉云、杨星来、黄德基、白实、林迪、聂南祥、包小永、王崇亮、沙智兵、姜存娟、蓝碧英、郑芝、等同学鲜活的面孔又浮现眼前,他们如今事业有成,散布国内外,其中好几个成了领军人物,居然还有人成了大老板。。。。
这杨毛胡很爷们,为国争光,娶了个美丽的洋人太太,现在是那边响当当的艺术家和教授。http://s15/mw690/4d5e5a2fgd4e1ba210f65&690
这白族小伙很英俊,那时的人很单纯谦虚得要命。
http://s7/mw690/4d5e5a2fg7bb016a4db50&690
想想也很误人子弟的,因那时我对政治环境依然失望,老想着冲出国门,所以没有心机教学。
http://s2/mw690/4d5e5a2fgd4d64f9174f1&690
就像我电影里的台词:如果我云南二十6个民族都穿汉装、都讲汉话,还有啥意思?
http://s13/mw690/4d5e5a2fgd4ea4c30da09&690
想起来了,不知阿念可好?还有个阿恰,老爱“嗤嗤”笑,当年她们姐妹要我带她们到昆明呢。
http://s12/mw690/4d5e5a2fgd4d652de74db&690这少妇的形象很典型的彝族。
http://s13/mw690/4d5e5a2fgd4d656b0c9cc&690彝族在云南一直是与回族关系最好的民族,历史上一起造反,一起患难,彼此称“老本家”,所以我的电影处女作献给彝族。http://s13/mw690/4d5e5a2fgd4d65ae97d1c&690
再次到泸沽湖旧地重游,相当失望,商业花污染了这个仙境,不过我会凭着记忆,再画一组泸沽湖。我想我的女权主义大概是从那儿开始的吧?
后一篇:《缅桂花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