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放学后,在校门口,买吾兰江稍有腼腆的细声对我说,老师你到我们家坐坐吧?看着周围其他老师也被学生包围这样问着,因为我们已经安排好了要去家访的同学家,面对买吾兰江的邀请,我只能婉言推辞。
大部分同学的家离学校都不远,近的几分钟的路程,远的十分钟左右,再远一点的同学平时骑自行车。艾力克木江的家离学校算是比较远,从学校门前的大路往西走,拐个弯进入村庄后,再在纯正的黄土地上走上一大段,接着拐弯又拐弯,十几分钟后,一条河前就是他家。
他的爸爸妈妈还在农田里忙着,家里没有其他人,恰巧艾力克木江的叔叔经过门口,帮忙去喊爸爸妈妈回来。于是,我们在艾力克木江家的门前等待,热心的邻居和我们聊了起来,这位看起来颇年轻的五十岁的邻居是一位传奇人士,曾经大江南北闯荡多年,现在回到家乡做生意,女儿在复旦大学读书,他说对面的艾力克木江家是村里最老实的人家。

艾力克木江抱着自家的羊
挂在艾力克木江家墙上的铁牌子。

艾力克木江的爸爸妈妈从地里回来了,急忙收拾了一下自己,打算给我们煮茶喝。

爸爸五十多岁,是个地地道道的维族农民。

家访中途,大家合影一张,刚拍完,突然艾力克木江的妈妈哭了起来,站在妈妈身边的志愿者高萤连忙帮妈妈擦拭着眼泪。大家不知道怎么了,由于语言的不不通畅,小艾力克木江把妈妈的话翻译给我们听,原来妈妈是感动的哭泣,有这么多人关心儿子,关心这个家庭,妈妈太开心!

艾力克木江家里后面的小河,放学后孩子们在抓鱼。

哭泣,因为爱,因为爱的传递。是的,我们走在爱的路上。

小古丽家的牛棚

小古丽和爸爸妈妈

小古丽带着我们来到她的家,我们按照维族人做客的方式聊天,看他们家的相册。她家主要以畜牧为主要收入来源,一年家庭收入2-3万。

离开小古丽的家,买吾兰江带着我们去另外的同学家里。

门里门外绿色的都是韭菜苗,买吾兰江的爸爸正在门口。

来到另一位同学家。

家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养鸡业,妈妈主要在家养鸡,爸爸为挖墓人。养鸡房就在家里的卧室隔壁,打开养鸡房,只见稀稀拉拉的几十只鸡,因为最近的禽流感,家里的主要收入养鸡已经严重亏损。一千只鸡只剩下了四十八只。
虽然家里的年收入只有几千块,然而,因为我们家访的到来,妈妈却是那样的开心,笑得合不拢了嘴。

一位同学的父母除了种地,还修理家电。

也有同学家里有自己的果园,同学热情的带我们去参观他家里的果园。这是同学和妈妈的合影。

又是另外一个清晨,我们在家访的路上。

家访中,艾力克木江说以后一定不当农民,因为爸爸妈妈常年辛苦劳作,北京时间每天早上7点出门干活,直到晚上9点才能回来,在艾力克木江的心中,做农民是非常辛苦的,爸爸妈妈陪伴他的时间也很少。
(图:陈逸航 默沫De行走)
----------------------------------------------------------------------------------------------------------------------------------------------------------------------------------------------------
更多默沫的见闻在微博,点击下图加关注,欢迎你来参与和关注旅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