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意思是“王冠”。太阳部族塔吉克族属于中国唯一的欧罗巴白种人。

高原,便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塔吉克人崇拜着太阳,固守着自己的家园。他们自认为是离太阳最近的人,漫步于帕米尔,浓郁的塔吉克风情处处将你包围。阳光给予人们热情的源泉,欢快的鹰舞和鹰笛展现出帕米尔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塔吉克人世代生活在纯净的高原山区帕米尔高原上,素以极为淳朴、善良、重情谊、守道德、尊长爱幼、热情好客而著称。塔吉克人追求自由和光明,有自己的语言,使用维吾尔文,兼通柯尔克孜语。据说名族聚居区路不拾遗,夜不闭门,拘留所多年来没有关过一位塔吉克族犯人。塔吉克人对翱翔雪山上的雄鹰几乎是图腾似的崇拜,他们把鹰当做英雄的象征,有很多关于鹰的故事、民歌和谚语。
这是塔什库尔干县城中著名的城雕,一只展翅雄鹰。
当我们的车子快要驶入县城的时,道路被拦住了。司机只能听从指挥将巴士转向另一边的小路。
但远远的,在车上便能看到塔吉克族时代生活的地方是多么的美丽。
这条小道两边的树木颜色丰富,两位塔吉克族妇女正在路边行走。
忽的一群羊在没有斑马线的情况下过马路。
原来路的那边正在举行一场赛马和叼羊比赛,所以才封上了路。
高原大山下的子民,热情奔放。
县城小小的,有两条十字形的主干道,不论你站在那里,抬头总能看到高大的树木和四周雄伟的雪山。
县城的北面是慕士塔格峰,西面被巍巍喀喇昆仑山包裹,著名的乔戈里峰(又名K2,海拔8611米,世界第二高峰)就在那里。东面的山脚下,是阿拉尔草滩牧场牛羊成群。
主干道的路边种满了野花,仿佛这不是在城市,而是在美丽的郊外。
县城里的景象和感觉,除了人们的着装外,和其他县城差不多,只是高原上的阳光很烈。
不大的县城,有着很多本民族特色的雕塑。
路上的行人

当晚我们住在了帕米尔宾馆,这个宾馆也是很多攻略上推荐的住宿地。条件一般。但是帕米尔宾馆离石头城很近,出门拐个弯走几步就到了。
现如今的塔吉克族年纪稍大些的依然穿着民族服饰。
但小孩子或者年青人也都被现代化了。
在路上看到一位女士,我说拍照她听不懂,她说的我也听不懂,不过我们的笑容互相都看懂了。
塔吉克族成年男子大多数常在衬衣外面穿黑色的“袷袢”(无领、对襟的长外套),系绣花布腰带;冬季外加羊皮大衣。男帽一般为黑绒圆高筒帽,帽上绣有数道细花纹和一道阔花边,帽里多用黑羊羔皮缝制而成。青少年则戴同样的白色帽。这种帽子很适合高寒地区特点,遇到风雪时,把帽边拉下就可紧紧遮住双耳和面颊。 妇女戴圆顶绣花棉帽,帽的后半部垂有一块后帘,遮住后脑和两耳。出门时,帽外加披方形大头巾,一般为白色,新嫁娘用红色,小姑娘多披黄色。身穿连衣裙,天冷时外套袷袢。为了美观和保护裙子,已婚妇女常系彩色围裙。
男女都穿毡袜和毛线袜,外套红色长筒尖头皮靴。靴是用公野山羊皮作筒,牦牛皮作底,轻便耐用,便于翻山越岭。
妇女大都喜爱装饰,盛装时帽沿上加缀一排小银链(“斯拉斯拉”),戴大耳环,颈绕数道珠项链,胸前佩戴名为“阿勒卡”的圆形大头饰。已婚少妇在发辫上缀白纽扣。新娘在辫梢饰丝穗。
由于兄弟民族之间的亲密往来和互相影响,相当长时期以来,塔吉克族牧民的衣服大多和柯尔克孜相似,农民的装束则基本上和维吾尔族相同。
遇到几个可爱的小朋友。
害羞的塔吉克族小帅哥
人们骑马在道路上奔跑。
县城边一个古朴的寺院。
从石头城可以俯瞰到县城的全景。
最后,我也与塔吉克美女留影一张。
南疆之行:北京-喀什-帕米尔高原-红旗拉普-塔什库尔干-喀什-英吉沙-莎车-和田-北京

微博,等你来,同分享,共交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