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呆在北京】中国戏曲之母昆曲 大观园戏楼

(2010-09-15 07:57:49)
标签:

昆曲

盖世英雄

大观园

戏楼

窦娥冤

世界

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

图文

原创

分类: 身边小景

    最近在北方昆曲剧院大观园戏楼接连看了两场昆曲,不敢想象这种集文学、音乐、戏曲、舞蹈及武术与一体的艺术珍品被默沫这样的年青人所不熟识,看过第一场昆曲后,我迫不及待的看了第二场。

【呆在北京】中国戏曲之母昆曲 <wbr>大观园戏楼

    我是《诗经》里的那只鸟,突然被宣布获得永生,我一直追随着这条河流,浚流而上,注视着它每一朵波涛翻滚,超越了时间与空间的桎梏,飞翔了四千日,现在在此做短暂的停留,向你倾诉我的体验。

    600年前,顾坚改进和完善了南曲声腔,写下昆曲历史最初的一笔。
    400年前,汤显祖完成不朽巨作《牡丹亭》,从此昆曲进入鼎盛时期。
    300年前,《长生殿》、《桃花扇》相继问世,昆曲在康乾盛世奠定了无可动摇的国际地位。
    200年前,折子戏日趋完善,为地方剧种的发展提供了思路和经验,近代中国戏曲发展的大幕就此拉开。
    80年前,40多个少年走进昆剧传习所,在昆曲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守护着这门优雅的艺术。
    50年前,周传英等老一辈昆曲艺人演出《十五贯》,造就了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佳话。

    600年,昆曲大起大落,但他总没有消失,他还是在那儿,只是有时候热闹一点,有时候安静下来。

    历史像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还有余温,我们的任务不是翻扒已经冷却的灰烬,而是用双手去感受余温。
                                                                ----摘自兰芽昆曲网站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

【呆在北京】中国戏曲之母昆曲 <wbr>大观园戏楼

 

 

    在语言上,昆曲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呆在北京】中国戏曲之母昆曲 <wbr>大观园戏楼

 

 

    在北京听到的昆曲主要是北昆,以韵白和京白为主的唱腔很容易听懂,就算听不懂,戏剧院也有字幕,就在戏台的左右两侧。

【呆在北京】中国戏曲之母昆曲 <wbr>大观园戏楼

    在欣赏极具神韵的民族特色乐器伴乐的同时,严谨的文学台词也是欣赏昆曲的重点。

【呆在北京】中国戏曲之母昆曲 <wbr>大观园戏楼

 


    看的第一场昆曲剧目《烂柯山痴梦》,讲述秀才朱买臣因应考不中,妻崔氏嫌其贫寒,逼写休书而改嫁。及至朱买臣荣归故里,崔氏犹希夫妻相认,朱买臣不允,崔氏羞愧,自尽死。

【呆在北京】中国戏曲之母昆曲 <wbr>大观园戏楼

 

 

    第二场《窦娥冤》,散场时身后一位小朋友说:“妈妈,我可是知道为什么姐姐总说她比窦娥还怨了。”如果有更多的青年少年观看中国悠久历史的戏曲,那我们的传统艺术就更容易传承下去了。

【呆在北京】中国戏曲之母昆曲 <wbr>大观园戏楼

 

 

    同一曲昆曲剧目,根据不同的情况具有不同的灵活性,可以演出不一样长的时间。一般戏楼的演出多为两小时一个剧目。

【呆在北京】中国戏曲之母昆曲 <wbr>大观园戏楼

 

 

    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一曲剧目在戏台上演绎完成,音乐、台词和人物细腻的表演会令你的心情跟着剧情悲欢,不时发出叫好声,浑然不觉已坐在这里两个小时。

【呆在北京】中国戏曲之母昆曲 <wbr>大观园戏楼

 


    昆曲和流行音乐的首次结合是在王力宏的《盖世英雄》专辑里面出现的。《在梅边》《花田错》《盖世英雄》这不仅是流行音乐的里程碑,也让昆曲让青年人所接受并喜爱。王力宏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呆在北京】中国戏曲之母昆曲 <wbr>大观园戏楼  
   

    这就是北方昆曲剧院大观园戏楼,虽比梅兰芳剧院与长安大戏院要小些,但这里演绎的昆曲美轮美奂。

【呆在北京】中国戏曲之母昆曲 <wbr>大观园戏楼

 

 

    接连看这两场昆曲时,德国某个摄制组正在此拍摄全剧情的昆曲节目。我们伟大母亲的优秀文化常吸引着西方国家的人民欣赏,反而我们自己,却忽视了自己最传统的物质文化。

【呆在北京】中国戏曲之母昆曲 <wbr>大观园戏楼 

 

    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戏曲,无论京剧或昆曲亦或其他剧种,不知在现代社会的今天会如何发挥他博大的文化精髓。在反三俗的今天,他是否能在文化潮流上有一席之地?

【呆在北京】中国戏曲之母昆曲 <wbr>大观园戏楼

    看过现场版的两场昆曲后,我在自己的微博中这样写道:“原来昆曲是这样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一门传承数百年的艺术,优美的音乐感人的表演古今结合丰富的台词,太震撼了!”
   

    再此感谢带我去看昆曲的朋友Lw和《窦娥冤》编剧王焱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