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朴自然-天赐之河村郎克(09黔东南自助游之十六)

标签:
南花苗寨村口巴拉黔东南巴拉河贵州户外旅行清水江摄影自助游攻略 |
分类: 行走祖国 |
终于到达巴拉河村村口了!
后来查阅资料我知道了巴拉河苗语的意思是“送来的河”,诗意的表述是“天赐之河”。巴拉河村是官方的称谓,实际上在台江县的施洞镇只要说到巴拉河,大家都会以为是指巴拉河与清水江交汇处的苗寨。这里有百十户人家。苗家人对自雷公山发源的这条河充满感恩之情,说是“天赐之河”,恰如其分。
前日我在潘年英潘老师的博客中得知“巴拉河村”苗语自称“郎克”。
巴拉河以及巴拉河村,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新鲜与神秘的。虽然我之前到过巴拉河边的南花苗寨,但当时我并不知道那条美丽清彻的小河(记得在南花苗寨游记中,那在水中的水牛的图片吗)就是巴拉河。
我们离开河岸边。顺着河边的台阶,拾阶而上。
便到达了村口,本文的第一张图。
这青青的石板,不知有多少年的历史了。这也是来往渡口的石阶,想想当年清水江岸的繁荣景象,这石阶上又走过多少不同的商甲富豪于此路过?这里每一处都上百年历史,先人的足迹都在脚下。
进得门槛儿,算是进入村中了。
像象框里的一幅画儿。
回头望望,南花生还流连在村口的大门。
那清水江的水哟,深碧的颜色——那是只有出自深山又无污染的河流才会有的颜色。
古朴、自然,叫我们怎能不惊讶!怎能不欢喜:)
一艘破旧的渔船,几个装鱼的篓子,一些盖房子用的木材,静静的躺在历经风雨吹打的沧桑老掉脚楼下。
阳光透过屋顶,照射下来。
让我说什么呢,这一路上已经说得太多了。唯有让您自己从图片中体会这些我一再提到的词语了。
黔东南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几百年甚至千年来,苗家在深山中为了生存而努力创造着一切的神奇。
在这里,我也只能给大家带来这些图片的原生态。
然而,苗家人那热情好客的本性,我却无能在博客中完整的体现出来。
哗,朋友,你还记得上篇中看到的在河岸小山上的巴拉河村吗?
我怎么也没想到,在那小山上的巴拉河村后有这么一片美丽的稻田:)
我们很随意的在这个安宁的小村子里穿梭,快乐,自由,自在,自然,空气,泥土味,古朴味,等等等,我不知道说什么了。。。。。。
只想静静的享受这些。咱们不用说话,只神交即可。
就如我和南花生。我们并没有太多言语,各自用眼睛看着,心灵感受着,相机拍着。
好胖的芦花鸡妈妈哟,带着小仔四处觅食,我们走近一点儿,妈妈就靠近宝宝,保护着小鸡仔。南花生还搞笑的跟我说:唉呀,真的是老母鸡护小鸡呀。哈哈哈
在村子里,见到最多的还是小朋友。
大概多数年轻父母都在外打工吧。小孩子天性喜欢玩,自然多数都在外面了。
突然,我们看到一个中年男子,拿着棍子缴着什么。走近一看,我就害怕了,赶紧走开了。中年男子正拿着棍子和一条花蛇博斗。很明显,花蛇已经被斗败,浑身是血。
对于蛇,我还心有余悸啊!我这才想起,此次来的是山区,有蛇实属正常,可在出发之前我可没做防蛇准备,也没有恶补急救知识。天咯,这要是后面我们野外碰到蛇怎么办?
晕死咯~我可不忍看下去,拉着南花生就走了。
才走了几步,就看到这房子门上贴的黄色门联。
这是什么文字?这是什么意思?在后来读过的相关介绍中也没看到过,希望哪位晓得的朋友路过能否告知?在此谢过:)
哈哈,我喜欢这喜人的南瓜。
计划着中午要赶回施洞,我们不得不加快脚步,返回到村口。
又见一可耐的小朋友。
刚才进村的时候没有注意。原来村口是一所学校。
居然还是双语实验小学。英语和汉语?苗语和汉语?
透过玻璃,看到校舍里面。还真是简单陈旧。心理突生出几分怜悯。也不知他们这里的教育如何。
来去太匆匆,也没有了解太多。
这是一栋两层的校舍,很小,楼上楼下。
南花生还亲自走上去看了一下。
接下来,我们就要离开美丽的巴拉河了,返回施洞,到下一站去。
明儿再絮叨:)
未完,待续。。。。。。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