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途中-雅致优美巴拉河(09年黔东南自助游之十四)

标签:
西红柿老家伙巴拉河清水江贵州黔东南苗家自助游施洞摄影苗族攻略 |
分类: 行走祖国 |
在图右侧上方的小山上,就是我们徒步走了几公里要到达的巴拉河村了。
这里是两条河水的交汇处,巴拉河(图右侧有人划船的)由这里流入清水江(图左侧的)。
清水江是贵州省第二大江,是长江上游重要支流之一。上篇中我们的路径一直是在清水江边的,清水江边群峰叠翠,风光旖旎,江水清澈,急缓有致。听说,早年间陆上交通不发达,南来北往的贸易交往都是靠水上运输,而清水江是历史上滇黔与沪汉之间水运的必经之地,是滇、黔、桂、湘、蜀五省地区的物资集散河。据专家考证,西南水上丝绸之路,其中一条就是由长江转入酉水、沅水,在湘西洪江古城换苗船,沿清水江北上且兰国(今黄平境内),抵达清水江源头,再换马帮进云南、入缅甸或越南,最后经陆路或印度洋到达西域。
站在这里,昨日繁荣景象似乎就在眼前。心潮澎湃阿!倘若是在那个年代,我等小女子肯定没有今日的畅游。回神,回神!我还是特别感恩能生在这个年代,呵呵!
上篇说到我们走在田野边,沉寂在田园风光之中。。。
有农民在田间劳作着。
我一直坚定的认为这是鹅,为此还兴奋的拍了很多路上的“鹅”。
后来,在南花生的一再教育下。回想起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回想起吃过的芥末鸭掌。最终,我鉴定!这是“鸭”。天阿,为什么这样,我明明认识鹅的,也吃过鹅蛋,小的时候还和鹅一起玩耍过,怎么如今不认识鸭了?罪过罪过阿!
带着镰刀在田间小路上查询着什么的穿着简便苗服的农家妇女。
沉浸在这田园风光中,我们的南花生也不禁要到田间小路上去摆弄摆弄。呵呵
可惜你没有镰刀。只有相机!哈哈。
从上下两幅图透过去看,就是偏寨了。
时不时的在田间小路看到个别劳作的人。
偏寨,这个名字让我以为是个偏僻的地方。其实不然,偏寨并不偏僻。
偏寨村辖偏寨、杨家寨、石家寨3个自然寨,共350户苗族人家,3个自然寨几乎连在一起,如同三脚鼎立一样分布在清水江畔一块平敞宽阔的田坝上。四周群山环抱,郁郁葱葱;门前是田,阡陌相通;寨子之下是美丽的清水江。
偏寨老人仍然过着传统的农耕生活,身着传统的苗族服装。听说节日之时,这里的人们盛装出行,特别是女人身上的衣裳,绣满了色彩斑斓、寓意深刻、形形色色、栩栩如生的动植物图案,节日时嵌入做工精细、精美绝伦的银饰物品,走起路来叮叮当当,银光闪闪,令人爽心悦耳,目不暇接。这样的美景和民族风情,在9月是看不到的。想起这些更加勾起我坚定要去西江的想法!
种种好奇,勾引着我。进到寨中看看。
历尽沧桑的老屋,质朴安详的存在着。就像活着的博物。
一位穿着民族服饰的老者,听到屋外有声音,出来看了一眼。
大概是不喜欢我们拍照吧,老人快速的回到屋里。
我很能理解这些不乐于我们拍照的老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应该尊重!一路上的旅行,拍人物不多,即便是拍到的也是很凑巧。例如这张,刚好是我在拍房子,相机还在手中。
出了寨子,我们回到公路上,不知道怎么走了。看到路人,赶紧的上去问问,免得一会路上碰不到人了。
经赶牛大叔的指点,我们找到了正确去往巴拉河村的路口。
这里树立着这样的一块石牌。
仔细看过之后,我们都感叹到,修一条这么普通的小路,居然要一百多万。只有16公里的一条灰土石头路!要想富先修路,我看还得靠政府,修路难,太花钱!
江面上,远远看过去,似有白鹭贴水而飞。
岸边的小路上,那喜人的小西红柿。
吸引着我们的南花生拍阿拍的。
昨天的西红柿炒豇豆,令她大饱口福。因此对此地的西红柿念念不忘。
当地的西红柿汁多味美,只有你真正的吃过后,才能懂得它的美味之至。
后来,我无意中在某篇文章中看到关于黔东南的西红柿的介绍。这品种的西红柿种植密度大,且产量低,并不适合现代农业的推广,所以在别处也几乎见不到此品种。
有渔船从江面驶过。
也恰是这里,远远的看到路远处,有两个人影。
哈哈,是那两个老家伙!在这里又碰到他们了。我们4人见面,两个老家伙分外开心,握着我的手,跟我解释着他们没带我们来的原因。又告诉我们,巴拉河边正有村民在修补渔船和龙舟,赶紧去,拍照非常的好!
开心哟,听着他们的指点。我们又一次分别了,他们背着行装要去下一站剑河。我们急急的奔赴巴拉河。
有两个女子在我们的前面,走到河边,他们自己撑起了船只,渡河过去。我多想喊:等等阿等等,我们也要过河。。。
太远了,喊了也可能听不到。
图片中间那隐蔽于高大葳蕤的古老树林之中的就是巴拉河村,雅致优美的静静的隐藏于此。
老家伙告诉我们,过河的时候请岸边的人帮我们撑船,一人给一元钱,意思一下。
按照老人家的指点,我们顺利的过河了。明天再续!不急不急,一天一集:)
未完,待续:)
此次实际行程如下:北京-郑州-贵阳-镇远-凯里-南花-台江-施洞-偏寨-芭拉河-凯里-西江-榕江-三宝-从江-芭沙-小黄-肇兴-天生桥-隆里古城-黎平-桂林-阳朔-柳州-南宁-北京。
注:
1、全程自助游,以游记的形式记述,基本按照时间先后发图。
2、本是个不会拍照的人,也是个不会写字的人,行行摄摄,走走想想,走过路过也要留下点念想。。。请各位摄友指点拍摄之技巧,请各位写手传授点点写作之道,三颗油拉!
3、为方便打开网页浏览,每篇博文的图片尽量不放太多。
4、欢迎点击查看全部贵州黔东南之行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98005100_8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