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呆在北京】皇家第一寺院--潭柘寺(二)09年8月22日

(2009-08-25 22:38:16)
标签:

人文

流杯亭

潭柘寺

this

寺院

延寿塔

帝王

香火

旅游

杂谈

分类: 身边小景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它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谚。

去往财神殿路上,方丈院的大树

【呆在北京】皇家第一寺院--潭柘寺(二)09年8月22日

 

金刚延寿塔。明代越靖王朱瞻塘建于明·正统二年(1437).其结构为喇嘛塔样式.与北京城内妙应寺白塔颇为相似.塔身为覆钵体.塔身下有亚字形须弥座.须弥座上有三道环形金刚带.塔身上高耸着圆锥形的塔刹.上有十三道环带.全塔总高五丈余.

【呆在北京】皇家第一寺院--潭柘寺(二)09年8月22日

 

在金刚延寿塔后面的墙壁上,镶嵌着一块石牌(就是图内凹进的部位),字迹已经十分模糊。这是潭柘寺现存最老的一块石牌,立于金代。

【呆在北京】皇家第一寺院--潭柘寺(二)09年8月22日

 

流杯亭的龙虎曲水 

有很多人都在这里玩耍,围了一堆人。有老人,还孩子,有年青人,纷纷拿着分分的硬币放置水中。

【呆在北京】皇家第一寺院--潭柘寺(二)09年8月22日

仔细看看,象不象虎头?

 

反过来拍,在仔细看看,象不象龙头?

【呆在北京】皇家第一寺院--潭柘寺(二)09年8月22日

流杯亭是中国的特有建筑,是根据我国古代三月三“曲水流觞”的习俗而建造的。西周初年,周公建洛邑,建成之后,在洛水上泛起带羽翼不下沉的酒杯,以示庆祝,这是流杯习俗的起源。三国时期北魏曹操的孙子,魏明帝曹睿在洛阳的天渊池南侧,在石头上雕凿出盘曲的水道,引水流觞(酒杯),欢宴作乐,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流杯亭。在北宋时期官家匠作监李诚所著的《营造法式》一书中记载了流杯亭的图样,证明当时这种建筑样式已经相当普遍了,并且在当时已经传入了朝鲜,后又传到了日本。

 

流杯亭的水是从这里流出来的

【呆在北京】皇家第一寺院--潭柘寺(二)09年8月22日

 

亭边树上开的花儿

【呆在北京】皇家第一寺院--潭柘寺(二)09年8月22日

 

龙须竹

    康熙三十七年(1698),圣祖康熙皇帝赐潭柘寺“龙须竹八杠”。寺僧将其种植于行宫院落,尤其是流杯亭北阶旁。从康熙年间至今三百多年,这些竹子仍生机盎然茁壮成长,并且越培植越多,如今除流杯亭、万岁宫外,寺内延清阁前院落,以及戒坛北侧和东西侧也遍植此竹。

【呆在北京】皇家第一寺院--潭柘寺(二)09年8月22日

 

戒坛北侧的龙须竹

 【呆在北京】皇家第一寺院--潭柘寺(二)09年8月22日

 竹子有两个品种,一种是金黄色的竹节上,左右交替镶有绿线,称作“金镶玉”;一种是在翠绿的竹节上,左右交替镶有“金线”,称为“玉镶金”。

可惜啊可惜,默沫上山之时并不知这些,只是拍了竹子并未拍得细节。可惜啊~

 

 

【呆在北京】皇家第一寺院--潭柘寺(二)09年8月22日

 

 望过去

【呆在北京】皇家第一寺院--潭柘寺(二)09年8月22日

 

引泉水的水渠

【呆在北京】皇家第一寺院--潭柘寺(二)09年8月22日

 

上龙潭路的上

【呆在北京】皇家第一寺院--潭柘寺(二)09年8月22日

 

最终也没到龙潭去。为了赶931路公交车回程,还是匆匆的下山了。

出来的时候才拍了这张寺前牌楼

【呆在北京】皇家第一寺院--潭柘寺(二)09年8月22日

默沫对佛很敬畏,觉得自己跟佛很有缘,但常常又不信这些。想多了解一些,又恐陷入其中。这就是纠结把。不知多少人和默沫相同。

常去浏览博友的博客,若页面中图片过多,我的电脑打开速度慢且有个别图片看不到。为方便博友们浏览,默沫在每篇博文中图片在原图基础上缩小,发布控制在15篇以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