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言乱语3】做个自由职业者

标签:
就业待业人员庸者脑力劳动者自由职业杂谈 |
分类: 胡言乱语 |
lost偶有提及,做个自由职业者真好。她说很羡慕做自由职业者的家伙们。
对此事,我一笑了之。自由职业者是谁都能做的嘛?自由职业者果真值得羡慕?现在各类电视节目中,也经常能看到某些参与的观众冠以为自由职业者的职业名称。
那么究竟什么是自由职业者呢?网络时代,百度google搜索一下“什么是自由职业者”。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
“1、根据《韦氏大词典》,自由职业者是:独立工作,不隶属于任何组织的人;不向任何雇主做长期承诺而从事某种职业的人。
这样看来,自由职业者是独立的,多数是脑力劳动者,他们还有别名。
接着往下看一段内容:
“在中国,自由职业者包括三类人:
哦,很惊讶!在我对自由职业者的理解中,从没把这里的第一类,第二类,以及第三类里的半数的人看作是自由职业者。这样对自由职业者的划分正确吗?我对此抱有怀疑的态度。
继续往下看:
“自由职业者是指跟体制或者出资人不存在法律效力合作关系而拥有合法收入的个体,是对当代都市新新人类而言,多为从文从艺人员,如自由撰稿人,美术人,音乐人,电脑精英,策划人等。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体制的放宽,技术的进步,自由职业者也正在向其他领域不断扩展。学者指出,医生,律师等将会成为最大的自由职业者群体。
与自由职业相对的除了传统的雇佣职业,还有签约职业。20世纪90年代,签约职业相对于体制内来讲是个极具诱惑力的词汇,诞生了许多签约作者,签约演员,专栏主持人等。著名撰稿人王朔,音乐人郝峰,谭盾等都是当时媒体捕捉的热点。自由职业者享受着无拘无束的自在生活,但由于水平和名声尚不能达到"签约"的高度,有时也要以生计的窘困为代价。但是无论如何,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一直就是绝大多数不满于生活现状愤世疾俗的新新人类的梦想。两年前西安曾报道西安高校毕业生"两成毕业生工作还‘悬'着,毕业就想做SOHO"。
有人认为所有没有正式单位的人员都可以叫做自由职业者,包刮待业人员,失业人员等。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所谓自由职业,即首先要有职业,而后再有自由。一个人没有职业,找不到职业,是不可以叫做自由职业者的。美国人罗伯特和莎伦在《富爸爸财务自由之路》一书中将世界上所有的人分为四类分在四个象限:E,雇员;S,自由职业者;B,企业所有人;I,投资者。他们认为四类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生活状态:E,雇员,我有一份工作;B,企业所有人,别人为我工作;S,自由职业者,这工作属于我;I,投资者,钱为我工作。由此可以看出,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必须至少有一项能够安身立命的本领,比如写作,摄影,动画制作等。对于那些一无所有,一无所长的待业人员,失业人员是不能被称作自由职业者的。成为自由职业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成为自由职业者,必须是具有一定的知识与技能,社会生存能力,还要有坚强的意志。缺乏生存的技能,缺乏相应的社会关系,就没有资格做一个自由职业者,成为自由职业者的决不是无能者和平庸者。”
由此看来,想要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经过这些搜索和一直一来的想法,我认为,做一个自由职业者,是一个能够高度管理自我的人,一个充满激情的人,一个有能力有责任的人。
于是我又搜索“做个自由职业者”后,发现值得深思的一段话:
“并不是所有没有单位的人都可以称作自由职业者。缺乏生存的技能、缺乏相应的社会关系,就没有资格做一个自由职业者。成为自由职业者的决不是无能者和平庸者。
他们重视个人的自由与个性,追求工作的创造性与成就感,而且把较可观的经济收入作为一种合理的追求。自由职业者人群的壮大,向我们展示着愈来愈丰富的生活方式和愈来愈扩张的生存空间。”
这段话很明确,自由,个性,创造性,成就感,有能力是自由职业者的关键词。自由职业者是一群懂得生存和生活的有能力人士。
这个社会在发展,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多种多样。整个社会的结构正在一天天的发生着浅浅的变化。也许某一天醒来,我会发现自己也是一名自由职业者了。我会为此而开心,为此而欢呼,这将会是我的荣誉,对我的肯定。
我想成为我心目中的,不平庸的,充满激情的,能够高度管理自我的,有能力的自由职业者!
注:附图是我和lost在大理的洱海边,骑行自行车时拍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