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嵅古道
标签:
随笔黎家随记雁山风情周收旅游休闲 |
分类: 大地飞歌:散文随笔 |
暗嵅古道
暗嵅村,是黎家的另一个古村,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了,比烈嵅建村早了200多年,祖先从湖南被迫迁到这里,全部姓毛,现有22户人家,106人。暗嵅村的来历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火山大王和菩萨大王为了抢占金龙山祠堂,大打出手,劈山将山坳堵死,打了七天七夜,昏天暗地,最后形成了暗嵅。暗嵅村,原来叫“水淹嵅”,距大埠乡政府路口有13公里。
沿着村边的小路,我们拾级而上。刚才在烈嵅时,还是太阳当空照。来到暗嵅,天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们撑着雨伞往上爬。
山路弯弯,弯弯山路,延伸着我们切切的期待,美丽的思念。路的两旁都是长着嫩芽的台湾相思树和杉树,不时有或淡红、或大红、或粉红色的桃花,点染整座山,把山装扮得漂漂亮亮的。平常很难看得到这么绚丽多姿的雾。雾气氤氲,缭绕着每一个山峰,山峰在白色飘缈的雾中洗浴,婀娜得如同刚刚出浴的少女。这样的景色把我们都迷住了,站立在古道上,静静地欣赏这美丽的山峦景致,如痴若醉,似幻如真……
这条古道开始修建于清朝咸丰年间,是由当时的唐氏庄园的先人出资修建的,在修建的过程中曾得到了当时周围的许多村庄的有钱人的资助,在第三个古寨门内记述得很完备。修建这条古道和七十二古寨门,是为了防止外来的侵扰。据说当时为了防止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的进攻,他们还在虾嵅的山里修建房屋、开展练兵活动。我们在一个山凹里看见了练兵场的旧址,残痕断墙依稀可见,许多房子的遗迹依旧在。这是整个山峦里比较平坦的一块土地,有水源,四周的山势比较险峻,易守难攻,离平原地区比较偏远,不容易找,不容易攻进来,是理想的练兵场所。据说,这些上山为“匪”的人,不种田、不种地,只靠抢劫为生,专门抢劫六塘、阳朔等地的群众,周边的群众他们一般不抢。
从虾嵅村往黎家新村这条古道行走,我们可以看到保存得很完整的四个古寨门。这些寨门的建筑都很独特、别致,每一个寨门都不用岩浆来砌,而是用人工堆砌起来的,水平相当高,寨门雄伟、整齐,气势宏大,既有守卫的作用,又有欣赏的价值。当时有一首歌谣形象地说明了建寨门的情形,“唐四唐五好不精,进来山里修寨门;若凡哪个攻得破,进来一万死八千”。这说明了山陡易守难攻,如果有来敌侵犯,寨门上的守兵就用石灰撒、石头砸、热稀饭泼,打退来敌。如果稍远的,就用猪仔炮打击,但打得不远。
伫立虾嵅古道的青石板路上,沉思着,让绵绵细雨,洒在身上,山路蜿蜒盘旋,山路弯弯曲折,远山如黛,云蒸霞蔚。相逢在古道上,忘情地遐想,忘情地思念,近在眼前的美景,看也看不尽。
(古井守住了一片田畴)
(田畴开始泛绿了)
(古道上的树丫)
(保存完整的古寨门)
(古道上的一段城墙吸引着我)
(村口的石狮很有些年头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