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杏子花开
杏子花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729
  • 关注人气:2,9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设计课题组LOGO的思路及感悟(by贺凌)

(2020-04-20 22:34:18)
标签:

课题组

logo

文化

分类: 课题活动

关于设计课题组LOGO的思路及感悟(by贺凌)

 

关于设计课题组LOGO的思路及感悟

 

“教育信息化视野下特教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组 贺凌

 

一、结缘设计LOGO之任务

 

记得孔莹老师邀我加入“教育信息化视野下特教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组时,我内心有些害怕,对于从未参加过课题组的我来说,担心自己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辜负了大家的期望。最终,想参与学习的热情战胜了恐慌,来到了这个大家庭。在跟随着老师们参与讲座交流、读书会、审核等工作中越做越有信心之际,偶然受王杏城老师提点:“为何不发挥你的美术特长,尝试为课题组设计一个独特的LOGO呢?”自己脑海中仿佛瞬间迸发出很多灵感。      

 

虽然我的专业和设计相差甚远,但我愿意将自己的第一次设计经历奉献给课题组。在精心设计出几个不同版本的草图后,经反复筛选与斟酌,最终定稿。再托人将我设计的手稿转化为电脑绘图版,虽然这期间经历了颇多波折,但LOGO较大程度的达到我想赋予的精神内核。以下我会将从几个方面阐述我的设计理念。

 

二、设计说明

 

(一)T”的独特意义

 

LOGO作为课题组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必须表现其功用性与涵盖性,我决定采用简洁常用的象征手法“字母”,作为我此次设计的核心素材,可二十六个字母中,又有哪一个能与“T”相争呢?究其原因,请看我给出的数条理由吧。

 

1、在忙碌的社会里,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我们的角色是一名站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的教师。“教育信息化视野下特教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组是由我校王杏诚老师和孔莹老师带领的,都来自英语组,在每次进行的课题组活动时,总能学习到一些经典的英文语句。不禁让我想到了“Teacher”这个单词,简而概之为“T”。

 

2、可我们的教师身份是双重的,面对的学生是一群折翼的天使,对,我们是特教教师!我在特教岗位虽然才磨练了两年多,但却已能体会出特教教师在工作中需付出的智慧与艰辛。特殊的教学对象、特殊的思维方式、特殊的教学方法......,一切都离不开“特殊”二字。无独有偶,“特殊”的汉语拼音首字母也是“T,这更渲染了作为特教教师的双重身份。

 

3、我们“教育信息化视野下特教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组研究的核心是“信息化”,而教育信息化,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从而适应正在到来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对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但信息化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是进入信息社会的标志,也就是“IT”。由此,我更加确定自己在此次课题组LOGO设计中对“T”的引用。

 

(二)携手共进 砥砺前行

 

LOGO的设计绝非是图案或文字的堆砌,而是要传达设计对象需表达的深刻含义,使形象深深的留在受众的心中,传递独特感知。一个“T”实在太孤单,我们特教教师和这群特殊的孩子在相处的日子中,最常收获的绝非只是成绩,而是国家对特教事业的关注与师生之间的互相关爱,相持、相拥、相爱,这正是最真实的表达。

 

1、古人常说十指连心,手是人体中触觉最为敏感、肢体动作做多的地方。有时,一个爱抚胜过千言万语。尤其我们学校绝大部分学生是听障残疾,我也是一名听障部的教师,一双普通的手于我们来说,是师生交流的主桥梁,通过手语我们无障碍沟通,共同感受彼此的喜怒哀乐、共同分享自己的故事、共同沐浴在一个特殊的世界中。LOGO以双手相拥,体现出一种温度,温暖着特教学生的点滴。这双手不仅代表着特教教师,也代表着国家与关爱特殊群体的社会群体。

 

    2、我一直认为,课题组是一个具有特殊魔力的存在,因为通常会有来自不同部门和不同学科的教师组建而成,只为了一个共同感兴趣的研究对象而不断开拓。在大家做课题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和了解到不曾接触的学科知识,这不仅拓宽了视野,也增进了同事间的彼此了解。大家在同一个平台中不断学习、切磋,培养了自身的处事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团结协作是一个团队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我将LOGO设计成双手相拥,也代表着我们课题组团结进取的誓言,最终会取得成功与骄人成绩。

 

三、挑战与收获

 

犹记得自己最初决定加入课题组只凭一股兴趣,一股热情,其实我并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入手,毕竟这是我人生中加入的第一个课题组,没有任何经验。随着组员们具体落实了各自的任务,我也获得了自己重点负责的小天地。收集资料、讲座、写心得、整理汇总、记录等诸多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渐渐也使我找到了工作据点和方向。

 

虽然我们课题组在研究之初便遇到了疫情,导致开学延期,我们只能通过线上去搭建交流平台。面对新的挑战、新的方式,反而让课题组越挫越勇,充分挖掘了多种互联网交流形式,更加便捷的实现了同伴互助。在我们课题组在开展线上活动之际,多次邀请了兄弟学校老师的参与,提供了大量宝贵意见,多校之间共享着同一个平台,大家以共鸣的方式相互促进与提高。丰富和强化了我们课题组对于“信息化”的多重研究,诠释了另一种意义的逆行。这些都是我未曾想到的收获,在课题组里,我仿佛有使不完的劲,虽然工作方式不尽完美、撰写的文字也不够优秀,但跟随这一群优秀教师后面学习、交流、成长,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亲手
后一篇:你开心就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