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特师遇见特教的自己

标签: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校园教育 |
分类: 人在旅途 |
上学期末,在合肥随班就读培训班聆听了曾在南特师工作的丁勇教授之讲座才知高校专升本的艰难,才知南特师的筚路蓝缕,由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逐级发展。
早听说南特师是我们中国培养特教师资的航母,很想参观。巧于2014年在南师大校园排队时结识了该校的一位老师Y,平素与她扣扣交流若干,算是有缘。
去年的春天,我借着到南师大考试的机会(因没有为考试做什么大的准备,和周围的人都不太好意思承认考试的事儿,考试成绩是一年不如一年的呢。但每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前前后后均产生大的收获,此话不是本篇博文范围内的议题,将来倘有关涉,再叙)拜访了两所相邻的学校:南京城市职业学院即晓庄师范学校的原址、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即如今已升成本科院校的南特师,全名正式改作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回忆去年春天在该校的所见所闻,倍感新奇和温馨。
首先得谢谢Y老师和在南特师就读的合肥特教中心毕业的学生。
到南特师走走,旨在二点:
1. 参观校园
2. 调查在读的聋人大学生与大学周围社会上健听人的交流方式
我们的特教学生在南特师就读的学院叫阳光学院。此前,我并不知晓,还以为像长春大学里的一样叫特殊教育学院。
参观了阳光学院、图书馆、教学楼、男女生宿舍、运动场、特教学生在南特师高考绘画的地方、……一边参观一边看学生介绍,在某某楼层和教室上课比如缝纫,在某某宿舍居住比如住宿条件偶有略略不同,某某学生打篮球获了奖,某某学生跳舞获了奖,……有的学生在介绍时怕我不明白,就在手机上输入汉字给我看。临别,买了两样吃的东西分成五份作为小礼物向学生聊表心意。一位学生有事外出,我留了一份请别的学生帮忙带着。谢谢其中的一位学生在我到家几天后将合影发送了过来。
第一次在图书馆的外墙上遇见汉字、盲文和手语的三重组合,亲切地震撼了我,也遇见了特教的自己。
调查在读的聋人大学生与大学周围社会上健听人的交流方式时,选取的对象是南特师校园周边的商家店铺主人或服务员。
一般是使用数字的简单手语指指点点物品和价格则能达成目的,复杂一点的有技术含量的比如手机销售和修理店铺,主人说需要通过纸笔书写或手机打字做进一步的交流方能了解细致。
有的店主或服务员好奇地问我:“你是做什么工作的?记者吗?”
我老实回答:“不是记者,我是一位特教老师,想了解一下聋孩子读大学的生活情况。”
“哦,和这些学生交流方便得很。实在不懂的,写写字就行了。”
……
手语在健聋交流和健聋融合上起着一定的作用,但书面表达有助于健聋进一步的交流和融合。
半道出家从普教至特教工作,常常不自信,但在南特师我遇见了特教的自己。
与我们合肥特教中心毕业的四位学生合影,硬是把我拉在中间位置站着
爱是世界最美的共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