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正处于发展时期。父母的生活习惯对年幼的孩子影响也是很大的,行为习惯的范围很广,他包括日常举止的稳定性,包括日常起居,语言沟通,嗜好,人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习惯,正确的坐姿,站姿,阅读和姿势等等。可让幼儿有良好习惯的培养并不是幼儿天生就有的,而是家长的任何行为习惯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所以,我就从这一方面来谈谈:“家长的生活习惯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影响”.
关键词 家长 生活习惯 幼儿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正处于发展时期,各方面都还未定型,既容易养成好的习惯,也容易形成不良的习惯。幼儿最善于模仿,父母则是他们模仿的首要对象。他们总是喜欢模仿父母的一些行为模式,以达到自我满足。孩子身上不少习惯就是直接从父母那里模仿来的。做家长的,应当注意自己日常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并不是具备很多先天获得的行为,比如,家长平时教育孩子乐于同小伙伴友好相处,不争玩具,不打骂人,关心帮助同伴,就会逐渐形成爱集体,爱他人的道德品质。同样的如果幼儿时期由于家长教育失当而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成人后要想加以教育就非常困难了。
所以我将家长生活习惯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影响分为:家长的生活习惯对幼儿影响的意义,家长的生活习惯对幼儿影响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正确教育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三点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家长的生活习惯对幼儿影响的意义
家庭要形成比较固定的生活作息时间,包括休息、吃饭、娱乐、工作、学习等,每个家庭成员都要自觉遵守,长此以往会促使时间观念的形成,为今后走进幼儿园、学校、社会,自觉遵守集体纪律,维护社会秩序,讲究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行形成打下基础。有的家庭虽为孩子制定了作息时间表,家长却把自己作为局外人,有的甚至通宵达旦地搓麻将,喝洒划着拳,有的看录像电视成瘾忘了正常作息,有的沉醉在舞厅的乐曲声中乐而忘返等,这样都很难制约孩子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如果再幼儿阶段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学习,卫生等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反之,如果养成一些坏习惯,以后要改正,就很困难,就比如说,很多人可能觉得,家长的尾花素质高,孩子的各个方面能力也应该"水涨船高",一些高学历家长的行为,也会对孩子社交能力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家长的生活习惯也会对幼儿有很大的影响.
二.家长的生活习惯对幼儿影响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1.有利条件
(1)良好的睡眠习惯
良好的睡眠环境是保证睡眠的前提,家政可以在幼儿卧室内摆放有床,被单等物品,房间里的光线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保持空气的通畅,温度合适的环境下使幼儿入睡.还可以在幼儿睡前提醒他们大小便,以免在睡眠过程中受到干扰.到了睡眠时间,家长要要求幼儿定时上床睡觉,定时起床,使幼儿产生生物钟.有的家长没有定时的睡眠时间,可又要求幼儿按时睡觉,这让幼儿产生了一些好奇的想法,想知道自己在睡觉的时候,家人在做什么,而自己没有参与进去,所以,就迟迟不睡,打赖,不肯入睡,所以,家长可以与幼儿同一时间一起睡觉,早上要按时叫醒幼儿,让幼儿有良好的睡眠习惯,家长要日复一日的培养幼儿,才能更好的使幼儿独立,快速的入睡.
(2)饮食习惯
现在的独生子女自然是受父母的疼爱,在吃的方面也就任由孩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许多孩子来自各个不同的家庭,由于各个环境不同,吃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孩子在家被宠坏了,不会自己吃饭,都是大人一口一口的喂.家长可以根据幼儿的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孩子面前正确使用餐具与饮食,在幼儿面前做个示范.家长在饮食方面的习惯和语言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家长挑剔食物或在孩子面前说这些菜没有味道,那么孩子见到家长都不喜欢了,那自己也不会喜欢吃的,孩子挑食,家长百依百顺,这样就造成了孩子偏食的毛病了.所以,家行无论无何也不能在幼儿面前展露出对食物的不喜爱,这样就会更加造成幼儿对食物的厌恶感.
(3)个人卫生习惯
一个人的个人卫生好不好,就能看得出那个家庭的卫生习惯.一个孩子的衣着脏脏的,可以看出那个家长不注意幼儿的外表,孩子的卫生习惯并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家长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培养出来的,从每天必要的洗脸,洗脚,刷牙的习惯到饭前便后要洗手,保持服装的整洁和环境整洁的习惯,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的.我在幼儿园实习当中,有一位老师和我说,一个幼儿的家庭条件非常好,可那小孩身上穿的衣服却很脏,还有很多洞,这就说明了那孩子的父母从来不关心与注重幼儿的卫生习惯,他们只顾着赚钱,却忽视了孩子的卫生习惯,其实,家长是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的关键,家长对自己的卫生习惯严格要求,那么他就会也督促幼儿的卫生.所以,家长要时刻关心孩子的个人卫生的习惯.
2.不利条件
(1)别让灯光伴随着幼儿的睡眠
幼儿在睡觉的时候,因为多种原因,会感到害怕或恐惧,这时,家长就会在孩子的床头开盏灯,使孩子不那么有恐惧感,其实这种是不健康的,中国中医药报上报道,任何人工光源,都会产生光压力,这种光压力的长期存在会诗人或孩子很难入睡.同时,让孩子在灯光下睡觉,会影响到网状激活系统,使他们每次睡眠时间缩短.还有,孩子长久在灯光下睡眠,对孩子的视力发育大大不利.睡眠时关灯,可以有充分的休息,长期暴露在灯光下睡觉,光线对眼睛的刺激会持续不断,眼睛就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所以,对孩子来说,很容易造成近视,影响到幼儿的正常发育.所以,家长在幼儿睡眠时千万不能开灯,以免影响到幼儿的视力.
(2)对幼儿生活习惯的过分溺爱
孩子是父母的一块宝,现在的独生子女自然是受父母的疼爱的,孩子做什么事都依着他做,或帮他做,生怕孩子不高兴或苦着,累着孩子,所以,孩子种种生活习惯都非常差,可有的家长却说"只要孩子学习好就得了,还管什么,行为习惯呀,这好习惯长大了自然就有了,现在不急!"其实,这是个错误的做法,家里就一个孩子,就迁就孩子,任她玩,生怕亏待了孩子,所以,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随着孩子的性子走.有一个人说过:"播下一种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所以,象这种做法,特别是家长在孩子小时,给太多的宠爱,老迁就幼儿,就会造成幼儿不好行为的表现,长大后在习惯中,性格中也有不良的反映。因此,家长不能太偏袒孩子,要想让自己孩子在社会中出类拔萃,在一生中有所成就,那就放开你对孩子过多的溺爱,让孩子自己或得更快乐吧.
(3)道德行为方面的影响
中国有句话:"上行下效"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自己的品行如何,孩子就会模仿,一般来说,知识程度较高的家长,比较注重自身的修养,进取心,责任心也比较强,会注意自己的行为,而他们的孩子大多数比较讲礼貌,学习也较好,而文化素质低的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也不讲礼貌.有一位父亲,平时说话粗口成章,大大鳓鳓的,衣服不整齐,正天翘二郎腿,没有坐姿,看上去很不舒服.而他的孩子和他很象,说话也是说粗口,上课坐不住,就象小流氓一样,刚给他纠正过来一会儿,又恢复原来的样子了,就是"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所以,必须要先从父母坐起,做父母的须加强自身修养,对孩子负责,注意塑造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美好的形象,用自身的品性去感染孩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