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反思

(2015-10-19 19:45:25)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这首诗看似内容浅显,实质内蕴丰厚,学生不易深刻感悟。

 

       这课的教学,我主要按照学生所熟悉的古诗学习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四个板块展开。

 

       知诗人环节,我先出示了杜甫的画像,让学生介绍自己在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然后重点提示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再让学生背诵以前学过的杜甫的诗,从而明白他的诗被称为“诗史”的原因。进而引出课题。

 

       解诗题环节主要强调了“河南河北”的古今差异。

 

       明诗意时,我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先自学诗意,再小组交流,并进行汇报。

 

       最后的悟诗情,是这课的重头戏。有道是“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古诗中的“情”当然也是一样,总有其源头的。杜甫为何会“喜欲狂”,这不得不提“安史之乱”。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了安史之乱的资料,明白了战争造成的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致使诗人也背井离乡,受尽苦难。接下来,我出示了诗人在“安史之乱”时期写的三首诗的节选,由《彭衙行》感受诗人在逃难途中的历尽险阻、备尝艰辛;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感受诗人的惨——狂风破屋之惨,儿童相欺之惨,夜来淋雨之惨;由《春望》感受诗人的愁——为都城沦陷、山河破碎而愁,为战火绵延、家讯难得而愁!

 

       三首诗的引入,“安史之乱”给家庭、社会、国家造成的灾难都变得具体而可感。同学们对作者的生活境遇的感受和理解也就有了质的变化。此时,也就明白了作者为什么会喜极而泣、喜极而狂了。再看诗人的总总表现,不正是源于“喜欲狂”吗?

 

       最后,我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作者的“喜”仅仅是为个人吗?学生明白了作者为战乱平息,祖国重归统一而喜;为老百姓不再流离失所,终于可以安居乐业而喜。在这“喜欲狂”里,包含着他浓浓的——爱国之情。我和同学们有感而发,起立,用朗诵向这位伟大的诗人致敬。

 

       整节课上完后,评课的老师都给予了中肯的建议,让我收获很多,对此我进行了二度备课。我定会脚踏实地的做好以后的教与学,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