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屯石牌坊:传承儒家文化

(2014-05-13 23:54:15)
标签:

杂谈

分类: 散文

鲁屯石牌坊:传承儒家文化

 

  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称呼,老百姓俗称它为牌楼。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衡门是以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的结构存在的,旧称“衡门”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牌坊的老祖宗。  

唐代,中国城市都采用里坊制,城内被纵横交错的棋盘式道路划分成若干块方形居民区,这些居民区,唐代称为“坊”。坊是居民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坊”与“坊”之间有墙相隔,坊墙中央设有门,以便通行,称为坊门。后来因为门没有太大的作用,所以就只剩下现在这种形式,于是百姓逐渐地称这种坊门为牌坊。到南宋以后,牌坊作为地方标志的作用消弱,其宗教、道德、褒扬等作用则得到极大发扬。

很多保存下来的牌坊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在黔西南州,鲁屯的牌坊极富盛名。鲁屯石牌坊 [鲁屯镇鲁屯村铁匠街·清代·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3座:

   “贞寿之门”坊:建于道光十八年(1838)。为旌表生员李汝兰之母百岁所立。史料记载:寿母姓吕氏,原任黔西川学正吕淑之女,庠生李明孝长子宪章之妻也。少娴内则不苟言笑,善事舅姑,和处邻里。嘉庆二年苗变,举家攻苗不克而走,翁姑失所在。靖后归梓,朝夕寻觅,戚不欲生。夜梦人告,明日,得二亲尸,颜色如生,舁以归葬。大宪认其事闻诸朝,得旨旌表。可谓忠孝一门矣。生二子,既列武庠,孙五人,游泮者三,孙曾,森,立,一堂四世,属守箴规,皆寿母子所教也。次子早逝,遗一孙,寿母严加训诲,较诸生倍笃,赖以成立。寿母今有百有二岁矣。神清力健,杖策不需,所谓身其康强,子孙逢吉,不其然乎。丙申秋蒙中丞具题,请旌诏许建坊。值余承乏兹土,因颜其额日国瑞家祥,用以志忠孝之感召,即以庆盛世之休征云尔。

“贞寿之门”坊东西向。石灰石质。四柱三间五楼,通高9.39米,面阔8.65米。坊柱分别行书阴刻由特授兴义府知府仇效忠、特调兴义县知县陈图南、署兴义县知县徐序经、拣选知县高发奎、兴义县训道杨振绪等题写之对联11副。

分别是:一世休凝萱献瑞  寿过三万六千日;九重恩溥石留香天笃幽闲贞静人;寿逾百龄绵风纪  五色斑衣堂上舞; 人传四世庆蝉联一封丹诏日边来;彤管杨微黄麻表寿金萱笑日玉树临风;仙李蟠根树衍千枝堪屈指 灵萱得气花开十纪又从头;遇盛世殊恩荷天之宠 得坤维厚气应地无疆;能节能孝能慈和气致祥霭霭盈阶森玉树 有容有德有寿幽光必达煌煌卓楔贲龙光竹节松筠历寒雪严霜屈指一百零两稔兰香桂馥看春秋实点颔三十有一五人上寿大约百年乃巾帼有人更纪算于二年以后 同堂已经四世想子孙逢吉步衍祥者五世而遥;懿范式自南黔翼子认燕诒孙以谋四叶呈祥家有庆荣褒叨从北阙备妇之德践母之道百龄历节寿无疆。

碑字横向楷书阴刻“贞寿之门”4字,每字0.58米见方。须弥座带抱鼓、狮子。雕刻手法为高浮雕及透雕。内容以人物、动物、植物等吉祥图案为主。正脊为透雕花脊。

   “志固冰质”坊 :建于道光十九年(1839)。为旌表生员黄建勋之母李氏节孝所立。据《兴义府志》“节妇表”记载:节母李氏乃优廪生李明楷之女,候选训导李总章,生员李纯章之姊,处士黄之妻,生员黄建勋之母也。年十八归黄,阅两载,生建勋。明年苗变,夫殁于难,痛不欲生,以姑老子幼,含泪慰亲,昼夜纺织,毅然以仰事俯育为已任。及姑卒,丧葬尽礼,内处无闲言,抚建勋,晨夕教训,偶隋即加夏楚,因得成名,胞弟黄昱,犹子黄建业,当氏破镜时,丁酉年俱皆李氏课其读。后昱入庠。建业有成均皆氏之力也。暮犹少时训迪,实一乡之范。丁酉月亲懿行蒙丞奏奉,恩旨建坊旌表爱将此懿行泐贞孝俾百世千载犹得闻风。

“志固冰质”坊南北向。石灰石质。四柱三间五楼,通高9.1米,面阔8.91米。坊柱分别行书阴刻由署山东湄州知州高发奎题写之对联7副。分别是:堂上翁姑无歉志破镜廿龄柏梅矢志;堂上翁姑无歉志破镜廿龄柏梅矢志;道旁茜颊有余香含饴四世彤管流芳;道尽死生奉白发萱闱直把孤孀全孝子事兼教养守青春兰厄能将慈母作严亲;厥志在抚狐白璧无瑕黄壤何须同日去此身能裕后青云有器紫泥终许自天来;白马山高蔚为竹箭松心节错根盘光日月青塘水净濯出冰肌玉骨怀芳履洁被恩荣;托孤在殉国之年险阻备尝不受俗人怜苦况教子曾择仁而处功名小就更邀旷典发幽光;风代始闰门吟柳絮咏柏舟才节誉腾三族激扬先妇德调雉羹和熊胆孝慈名达九重。

碑字横向楷书阴刻“志固冰质”4字,每字0.5米见方。两次间碑字分别横向楷书阴刻“金鸾芳美”、“彤管流芳”,每字0.44米见方。须弥座带抱鼓、狮子。雕刻手法以高浮雕为主。内容以人物、动物、植物等吉祥图案为主。正脊为透雕花脊。

 “升平人瑞”坊 :建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为旌表李锦章百岁所立。史料记载:公李氏名锦章字增美号垌夫,生六月即失怙,稍长,承孀母训,能博其欢心。嘉庆二年苗变,举家皆遇害,唯公远窜,得以承宗礼祧。定后东归,重立家室,勤俭自持,不工心计,而家以素封,年花甲始生子,廷师课读,不事姑息。道光元年,八十覃恩赐给衣顶。至今百有二岁,步履欲健,请旨建百岁坊焉。子汝超,青年食饩,宗师程咸以伟器目之。孙三,特枝、白枝、艳枝,俱头角峥嵘,知天知报,施旁善人固未有艾也。

 “升平人瑞”坊东西向。石灰石质。四柱三间五楼,通高10.11米,面阔8.5米。坊柱分别行书阴刻由赐进士出身广东西宁县知县杨茂材、赐进士出身署兴义知县徐序经,特授兴义县知县姜等题写之对联4副。分别是:硐口种桃春融日昶天心眷李寿越期颐;上帝与长龄算闻海屋筹添十大君颁旷典恩出枫宸命锡三;半寸溯萌芽风雨无养成合抱苍松古百年荣奕叶乾坤再造培得盈阶玉树新;百岁世难逢况以遗弱藐孤不知经几许盘错九重恩遐被若非作人寿考何克有如此达尊。

碑字横向楷书阴刻“升平人瑞”4字,每字0.5米见方。须弥座带抱鼓、狮子。雕刻手法以高浮雕为主。内容以人物、动物、植物等吉祥图案为主。正脊为透雕花脊。

三座牌坊记载着小镇的悠悠往事,更以其美观的造型、精细的雕琢、巧妙的结构声名远扬。三座牌坊门柱上都有对联,对联书法堪称精品。融书法篆刻为一炉。书法笔力遒劲、潇洒处如行云流水,有一泻千里之势;凝重之处如力顶千斤,力穿石背,具有很高的美学艺术感,充分体现了当时匠人的卓越的智慧和才能,实为一件精美的古建艺术珍品。

古代的牌坊不只是起着一个点缀装饰的作用,其中蕴涵的文化内涵也很深刻。中国的古人立牌坊是一件极其隆重的事,每一座牌坊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而文化内涵和象征,主要是通过牌坊上雕刻彩绘的各种图案花纹,用隐喻手法表现出来的。 鲁屯三座牌坊的雕刻的松、鹤、龟、麒麟、荷花、荷叶、牡丹、如意等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花卉和器物也常被刻绘在牌坊上,表达长寿、幸福、健康、吉祥、如意等图案花纹,及对联,丰富内涵,可都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人们的人生理念及封建礼教、传统道德观念的集中表现。

但是,在等级制度森严的过去,立牌坊是一件极为隆重的事,并不是谁都可以立的。根据当时的规定,凡是进入国子监读书和获得举人以上功名的人,方可经地方官府审核批准后,由官方出资建功名坊。至于立贞节牌坊、仁义慈善牌坊、功德牌坊者,要求就更严格,须经当地官府查核实后逐级呈报,最后由皇帝审查恩准,或由皇帝直接封赠,方能建造。即使允许建造,建造什么规格的牌坊,也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如只有帝王神庙、陵寝才可用“六柱五间十一楼”,一般臣民最多只能建“四柱三间七楼”。所以在当时来说,如果一个人能获得皇帝降旨建造牌坊,那对这个人、这个家族乃至这个地方来说,都是一种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殊荣。

那么,偏于一隅的鲁屯,皇帝下圣旨,从国库拨款修造四座规格相当高的石牌坊,而且这些石牌坊都是为鲁屯李氏章字辈男女族人而修建的。因为鲁屯李氏始祖李文明,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人,系明太祖朱元璋之姐的儿子。洪武初太祖在南京定都时任兵部副郎,兼锦衣卫掌印官。洪武十四年,明太祖令李文明赐封世袭锦衣卫掌印官随征南大将军傅友德,副将军沐英南征普安(今盘县)土司普旦。洪武二十二年乱平。裁土司政府建普安卫。李文明因功世袭右所千户,原驻普安杨屯。同年龙广鲁屯夷人骚乱,李文明令其次子李孝率兵1200人平乱后,遂定居于鲁屯。鲁屯李氏从洪武二十二年世袭右所千户至康熙二十六年裁卫改归普安州裁改斯职。右所千户在鲁屯掌权三百多年的这一时期鲁屯李氏经过几代人筚路蓝缕的苦心经营奠定了繁荣与发展的基础。鲁屯李氏被废除卫所制撤出右所千户及锦衣卫掌印官世袭两职后,按理应逐渐衰败,但李氏反而兴旺起来,因为李氏为继续发展,兴盛乃倡修书院,发展教育,致力于培养人才。

李氏从康熙一路走来到乾隆、嘉庆、道光时期,人才辈出。据统计,有拨贡李廷瑶、李慕羔、李之青、李瑞枝、李南枝等,进士五人、岁贡九人、文举人武举人等多达数十人,在官场上为官的也相当多。兴义知府周霭联撰写的《李氏族谱序》中所言:“世德绵延,人文蔚出,登仕版者,戚戚焉。”也就是说在各级政府为官的人很多。雍正、乾隆、嘉庆任职的有铜仁训导李廷瑶,安顺训导李廷珂,广西万同州州同李慕羔,任福建正安同知、淡水同知,嘉义同知的李之青。任云南邱北县知县广西直隶州知州的李瑞枝,贵筑训导李南枝。最重要的历史人物还有诰封武德将军李国忠。福建丁州府知府旋升台湾道台李明心。强大的人才阵容在清末官场中建立了较广宽的人际关系。鲁屯李氏在兴义府可以起到正反两个方面举足轻重的作用。

   另外还有与清嘉庆二年王囊仙领导的农民起义有关。清嘉庆年间地主和汉官富商对布衣族贫苦农民的压迫剥削日益加剧,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加深。嘉庆二年(1797年)正月五日,有南笼府(今安龙县)洞洒王文学之女,梁阿载之妻,以囊仙自称遂聚众起义。二十六日起义军声势浩大近万人,分别向兴义、兴仁、贞丰、安南、普安、册亨、安顺、长顺诸县进攻。正月二十一日册亨城陷,三月攻广顺州,省城戒严。起义军南笼府城围困数月。鲁屯作为封建地主根深蒂固之营,起义军亦作为首选攻击之目的地,受兵战之灾自不待言。据周霭联在撰《李氏族谱序》中所述:“党庠书院,琳宫梵宇荡然无存”。鲁屯李氏为了维护自身安危和利益,组织地方武装向来攻打鲁屯之起义军抗击。《兴义府志》有鲁屯李氏明楷、李大章、两辈人组织家兵与起义军激战之记载:“有鲁屯民李大章者,率族人一百二十二人,募义勇数百人剿苗于阿足河(今科汪河)匡湾寨(科汪寨)胜之,直趋郡城,将以解郡城围,至柳树井中伏,皆战死。有册可稽的就有李大章、李毓章、李策章、李贤章、李平章、李树章、李明伦、李明恒、李明德、李明道、李明孝、李明楷、李时清、李兴培等122人。另有杂姓黄昱等300余人。鲁屯李氏在抗击起义军的战斗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于当年八月十五日以失败告终。清政府对在这次战役中,战守有功者皆予升官、嘉奖,阵亡者皆赐祀昭忠

    鲁屯杰出的楚雄县令在战争中从云南运军粮至兴义缓解军粮之急而立功,嘉庆帝赐巴图鲁勇士旋升普安府知府的李瑞枝请求官府向朝廷奏请,为鲁屯李氏在这次战争中阵亡的122人家属中有节妇、百岁者请旌立牌坊。生员黄建勋之母、李总章之姊、其夫黄昱,其岳父李明楷、叔叔明视、明道,其兄大章、育章一家七口人和李汝兰之母的丈夫李宪章、公公李明孝都是参加李氏子弟兵队伍在这场农民战争中阵亡的。而当时的道光皇帝也认为:为李氏在鲁屯立几座标志性的石牌坊来宣扬忠君、孝道、守节的儒家文化,将起到长久的巩固封建统治权力良好的效应,同时也是为李氏122人阵亡的子弟兵作了慰勉、褒奖(每座牌坊都记有嘉庆战乱的事迹),于是朝庭顺理成章连续下了四道圣旨从国库拨款于短短的十多年在鲁屯这个小地方,修建了四座规格高、石质优、书法精、刻工细、堪称国宝的石牌坊群。

鲁屯牌坊群宣扬忠孝节义,实质上是嘉庆苗变被镇压后儒家文化与土著文化较量,最终儒家文化获胜的一种象征,是当时统治者政治教化的一种外在体现,也是对鲁屯李氏家族忠实儒家文化的一种肯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涛声依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