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气派格局大落笔妙天下

(2022-10-24 10:00:47)
标签:

白金声

分类: 朋友茶座

日前,与傅东缨先生通话,得知他择日去三亚小住,春暖花开时,带着书稿回铁岭,约我在龙首山相见。

先生是个“候鸟”,随季节迁徙,夏在东北创作,冬到海南修改,这是他的习惯。

说到傅氏作品,可以用这十个字概括——气派格局大,落笔妙天下。他有“教育三部曲”、“大教育三部曲”、“教育揽胜三部曲”和“新教育三部曲”。四个“三部曲”都是大部头,卷帙浩繁,结构恢宏,布局精致,思索深邃,可谓蔚为大观。

细读傅氏作品,你会发现,每本书都有这样一些特点:

1.大。

以“大教育三部曲”为例,在这一系列书名中,不断突出一个“大”字:气势磅礴的《教育大境界》,气贯长虹的《教育大乾坤》,气吞山河的《教育大求索》。

《教育大境界》,全书观古今于须臾,抚中外于一瞬,集人生的、历史的、现实的智慧于一体,涉猎人物数百,史料近千,范例无数,透视了教育的大视野、大思想、大举措、大融通。书中提出的名师素质结构论、育人十大境界说、理想课堂“三力”、“三场”说和未来教育“十化”趋向说等见解蕴含了深刻的启迪。

《教育大乾坤》,全书从中华教育文明的高度上,总结出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透视纷纭的教育现状,成功地写出了中国现代教育的断代史;从中国现当代教育的深度中,梳理出中国教育最核心的经验,全面地盘点中国现当代教育的传世精华;从世界教育的理路里,品评各类教育思潮,令人信服地推演出中国教育的未来方向。

《教育大求索》,全书淘漉古今教育,沉浸中外杏坛,对教育本质、人才产生、健全人格、求知路径、学养淬炼、教改走势、教育创新等根本性教育问题求根溯源、考究剖析;对当下教坛的若干疑问,从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上加以评析,对未来教育予以前瞻展望,解众人之久惑,更明指超越之路,呈现圆融之境。

2.新。

刘道玉在《教育大求索》序中说:“教育发展到今天,中外的教育哲人提出或阐述过种种教育理论、主张、论断,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状况,开垦教育理论的‘处女地’,让其跟上教育实践创新的步伐并能有效地指导教育实践已迫在眉睫。值得庆幸的是,《教育大求索》多处体现了对教育理论的创新。作者以深邃的目光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涉及教育的许多重要方面。”

比如,先生站在怀特海和雅斯贝尔斯等教育家的肩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灵智教育”的概念,并破解了其中的要义,阐述它极具张力的八大教育要素,形成多维度立体的合力结构;还剖析了“灵智教育”的圣景和高境——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共振和智能共鸣的过程。如是,使这一理论能够落地生根。

再比如,先生长期研究教育精髓,总结了教育的十大境界,即大师无类、大爱无我、大道无为、大德无境、大净无色、大智无惑、大教无痕、大育无小、大法无术、大路无歧。这里渗透着儒、道、佛的思想,尤其是与老子的《道德经》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十大境界之说,受到了顾明远教授的充分肯定。

3.深。

傅氏作品实际上都是论,都是史,都是诗。回溯教育本源,寻得文明根脉,讨回教育真谛,求索教育之心之道之法,破解当下若干疑窦,其思辨入木三分,其剖析高屋建瓴,其论述深邃严谨,其描述情思澎湃。傅氏作品穿梭于哲学、社会学、人才学、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学习学、美学等多个学科,而融会贯通于一体,成就教育人修身、养德、全人、成家之道。

比如对教育本质的命题,众说纷纭。

斯宾塞说:教育是预备。“为我们完满生活做准备是教育应尽的职责。”

赫尔巴特说:教育是塑造。“教学形成思想之环,教育塑造性格,离开前者,后者就不存在。”

杜威说:教育是成长。“教育就是不同年龄大小,提供保证生长或充分生活的条件的事业。”

这些立论从各自窗口探究了教育的秘门,虽然表述各异,命题的缘起也有差别,但是,为了人的发展这一宗旨确是同一的。

先生以为,鉴于教育的功能只是面对人类,那么,最鲜明最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述始终应该是:教育是育人。“教育育人的真谛在于激醒蒙昧灵魂,焕发聪明才智,培植最佳习惯,提升高品人格。”

先生说:“一个民族的觉醒依赖于每一个孩子的觉醒;一个民族的智慧依赖于每一个孩子智慧的开发。如果教育不能让人觉醒,将人开发,反而令人沉睡,使人呆滞,其逆向作用的闸门就会洞开。因此,教育第一要旨是让孩子觉醒,认识自己的价值和才能;第二要旨是催孩子自我开发,将自己的显质无限扩展,将自己的潜质竭力开发。”

此言甚是!

4.美。

傅氏作品艺术性极强,像苏州园林,“尺幅之内瞻万里之遥,丈缣之中写千寻之峻”。刘道玉在为先生的《及目新教育》作序中写道:“观古鉴今,继往开来,画意绵绵,诗意汩汩,天眼慧眼,思义断然,理事无碍,事理交融,此书自有‘新教育之史记’的风范。”

那么,傅氏作品美在何处呢?

(1)内容美。傅氏作品都是彻上彻下的教育专著,其内容大至教育方针,小至教育人物,大小互耀,各美其美。就拿书里被采访的教育人来说吧,柳斌、朱开轩、董纯才、韩作黎、吕型伟、顾明远、刘道玉、林崇德、叶澜、朱永新、朱小曼、李燕杰、顾泠沅、史绍熙、斯霞、霍懋征、于漪、洪宗礼、韦力、李吉林、魏书生、李希贵、孙维刚、窦桂梅、孙双金、马芯兰、任勇、倪谷音、张思明、余映潮等,检索其生命路径,他们袖藏乾坤怀日月,那个不是教育界的精英?柳斌的素质教育观点、朱永新的新教育理论、斯霞的母爱教育思想、于漪为学、为事、为人之道、李吉林情境教学主张、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窦桂梅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等等,无不为众人所知!

(2)结构美。作品的结构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具体表现,是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形式。以《泛舟诲海》为例,全书分为十章八十一节,穿插了几百个故事和教例。每章之前有一篇作者的题记。每节之前以中外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各一段名言作为引语。这种编写方法,颇有创新之处。那丰富的引语,汪洋恣肆,足以开拓读者视野和启发人们的思路。

请看几条引语: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荀子

求学譬如登楼,不经初级,而欲飞升绝顶,未有不中途挫跌者。——梁启超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陶行知

教师得先肯负责,才能谈到循循善诱,师生合作。——叶圣陶

把字写好是对别人的一种体贴。——郭沫若

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他的心灵永远活泼得像清泉——臧克家

教育就是获得运用知识的艺术,这是一种很难传授的艺术。——罗素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游戏似的。——洛克

(3)语言美。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为了力戒枯燥的训教,干巴巴的说理,傅氏作品采用了散文艺术、诗化语言,在妙语连珠中道出了精深的哲理。

请看《教育大境界》第五章的题记:

教育科研是教育船队得以乘风破浪的黄金航道。

摆脱或偏离这条黄金航道,教育船队必将迷失方向,乃至搁浅、触礁而“船毁人亡”。

它又像教育现状的体温计,教育预测的晴雨表,教育前行的导航灯,教育潜危的报警器,立于教育制高点之上属于教育第一生产力出发的远方召唤。

挑战疑团,掘出深泉,是它活的生命。

实功虚做,扭姿弄态,是它死的陷阱。

韧劲、拼劲、巧劲,是它断不可缺的功力。

只要理论家和实践家上下同台,知行一体,建构于新,潜心于深,何患推不出教科研的连台好戏、黄金航道?

这则题记有比喻,有排比,词句精准而洗练,文气斐然而卓奇,笔墨轻灵而饱满,环环相接,丝丝入扣,几句话就将教育科研的是是非非说得无比透彻。妙哉!

以上就是我对傅氏作品的认识。

我估计先生快启程了,祝先生南下一路顺风!

同时也期待先生的新作早日面世,一睹为快!

先生长我三岁,在鹿城他将迎来耄耋之年。祝先生福寿绵绵!

 (傅东缨,当代著名教育家、教育文学家。原辽宁省铁岭市教委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长期致力于教育科学与教育文学的系统研究,主要作品有《泛舟诲海》《圣园之魂》《播种辉煌》教育三部曲,《教育大境界》《教育大乾坤》《教育大求索》大教育三部曲,《中国教育的顿悟》《从教师到教育家》《极目新教育》教育揽胜三部曲,《探路者——新教育实验20年》《草原教育诗》等新教育三部曲,共计600多万字。获奖数十项,包括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最高奖铸魂金杯奖建国60周年中国作家文学终身成就奖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