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教学永远没有绝对化

(2021-03-13 06:50:06)
标签:

白金声

语文教学

教师进修学校

双城区

教研员

分类: 教苑探索

当了大半辈子语文教研员,看课无数,评课无数,参加教研活动也无数,如果让我说一句感言,窃以为,语文教学永远没有绝对化。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钻进语文的“五脏六腑”里,你会发现,内容极为丰富,字、词、句、篇、点、语、修、逻、文、听、说、读、写、书、知、情、意、行,无所不包。语文是工具,有了它,才能思维,才能表达,才能交流;语文是基础,有了它,才能学习,才能生活,才能工作;语文是文化,有了它,才有精神,才有智慧,才有品格。

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老师、学生和教材在一定环境中协同运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最终结果是要在学生身上反映出来的,只有当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达到有机的和谐统一时,才可能产生满意的教学效果。如果不考虑教学目的、教材内容、教师素质以及学生的感知能力等实际情况,盲目运用某种教学方法,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因此,选择教学方法一定要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不能整齐划一,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孰善孰寡效,贵能验诸身。”就拿语文教学方法来说吧,古今中外包罗万象,比较而言,哪种方法好呢?教无定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都挺好的,这就要看学生在学习中,情动了没有,心动了没有,脑动了没有,思维拔节了没有。

 

 

我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班上来了一位词锋锐利的语文老师。姓钱,大学刚毕业,西装革履,鼻子上架着一幅阔大的金丝眼镜,他那副模样本身就有文学性。钱老师上课不拿教案,不拘泥于课文的讲解,而是古今中外广征博引,滔滔不绝地讲述,他能把文章中最细微的地方揭示出来,特别是小说的故事情节、诗歌的言外之意是他最擅长分析之处。如《秋夜》,为什么鲁迅不写“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枣树”,却写成“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这岂不是有欠简洁吗?钱老师说,这样写非常好,形象地表达出鲁迅当时那种孤寂无聊的心情。钱老师讲课特别有语文味儿,听钱老师讲课特别过瘾,上他的课,才真正让你懂得什么叫大气磅礴,什么叫纵横捭阖,什么叫左右逢源。钱老师这节《秋夜》课,既没用阅读法,也没用讨论法,他量体裁衣,却用了讲授法。

可惜,当前的语文教学运用讲授法的人越来越少了,原因是有人把讲授法与满堂灌混为一谈,怕一提讲字便有注入之嫌,这大可不必,我们不能“谈讲色变”。我认为,是否满堂灌、注入式,不在讲的本身,而在于教者的讲是不是得法。违背讲的要求,可能成为注入式;合乎讲的要求,就具有启发性。大量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离不开讲,诸如介绍时代背景、叙述事件过程、分析人物形象、描绘情境气氛、说明事物特征、讲解文章结构,甚至非常必要的咬文嚼字等,哪一个环节不需要讲?讲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清代王筠说:“学生是人,不是猪狗,读书不讲,是念藏经也,嚼木札也,钝者或俯首受驱使,敏者必不甘心也。”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不能不讲,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什么也不讲,任凭学生一读到底,一议到底,一练到底,或者大搞“十万个为什么”形式主义的提问,那么教学也就不成为教学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我们有些同志,在理论上也承认这个规律,但在实践上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违背这个规律。在语文教学中,把许多相互联系,互相制约,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的事物水火不相容地对立起来,割裂开来,干了一些顾此失彼,两败俱伤,得不偿失的事情,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语文教学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运动,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时刻刻离不开辩证法的指导。记住:语文教学永远没有绝对化。

(哈尔滨市双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