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水墨游戏(配图)(2个版

(2008-09-20 12:41:10)
标签:

杂谈

分类: 美术教案集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水墨游戏(配图)(2个版 

课题:水墨游戏 

课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执教人:宗跃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指导学生能够控制毛笔的水分,调出不同层次的墨色。

    2、能根据需要选择运用毛笔中锋和侧锋等用笔方法。

    3、用浓墨和淡墨,中锋和侧锋等不同的用笔用墨方法,试着进行水墨画想象立意创作。

    4、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对水墨画艺术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创作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水墨画艺术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中浓、淡墨的变化,学会调处不同浓淡层次的墨色。

    2、指导学生体会毛笔的中、侧锋等用笔,学会在创作体验中变换运用不同的用笔方法。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根据个人水墨游戏的画面进行想象勾画,使作品体现主题性、完整性.

    2、在水墨画学习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水墨画学习常规习惯,引导学生在乐学的同时,学会整理清洁好自己的材料与工具。

教学准备(媒体运用):

教具准备:

    水墨画名家作品欣赏课件、表现浓淡墨变化的有代表性欣赏范图、表现不同的用笔变化的代表性欣赏范图、学生优秀的习作范图、教师常用的水墨画工具与材料

学具准备:

    每位学生大、中、小毛笔各一支(其中羊毫笔两支、狼毫/兼毫笔一支);墨盘/砚台一个;调色瓷碟一个;羊毛粘一块、吸笔纸若干、水桶/笔洗一个;每生两张四尺三开大小的宣纸各一份。

教学理念

   (教学策略、组织形式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本课是人教版美术教材中第一次安排的中国画课堂教学课程,从以往的国画教学反馈来看,本课时课堂教学的策略从以下几点来设定:

    1、课前指导学生把学习用具与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有规律的摆放,以保证上课时间的效率性。

    2、上课初始,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欣赏传统中国画作品与儿童水墨画作品,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艺术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墨色的实践体验,使学生自主发现水与墨之间的调色关系,认识“墨分五色”的道理。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范图中的用笔变化,让学生认识不同的用笔方法与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并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变换用笔的体验。

    5、通过组织学生观赏中外画家及优秀学生的水墨画创作,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鼓励学生进行有目的、有主题性的水墨画创作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灵活的运用浓淡墨,合理的变化用笔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景导入:

    (教师课前组织个别学生把学习用具与材料准备好,并放在画桌上相应的位置,如图1)。

    教师组织学生进画室就坐,使学生一进画室就对本课的学习内容与兴趣充满了兴趣与好奇。

    2、讨论与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你知道本节课我们要学习什么?”

    (由于学生们大多数对中国画都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所以在回答问题时大多会出现“中国画”与“水墨画”、“水彩画”等其它绘画形式相混淆的现象。)

    教师出示欣赏课件,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图2~图7的欣赏,认识了解水墨画的艺术特点。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水墨游戏(配图)(2个版   图1.工具材料摆放位置示意图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水墨游戏(配图)(2个版    图2.学生作品

 

 

  图3.米芾:《山水》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水墨游戏(配图)(2个版  图4.齐白石《花鸟》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水墨游戏(配图)(2个版   图5.学生作品

 

    图6.学生作品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水墨游戏(配图)(2个版  图7.梁楷《泼墨仙人图》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作品,并进行总结,教师根据各班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相应的补充、总结:

    A:什么是中国画?中国画的特点你知道那些?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的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历代绘画在不断演变中,从题材范围来看,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在创作形式上又分为: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水墨等造型技法表现形式。)

    B:什么是水墨画?

    (中国水墨画的诞生,是中国绘画发展到一个相当高度文明时期,伴随着用纸、用笔、与用墨的创造与表现,产生了这种水墨畅神、写意的“水墨画”。水墨画起源于唐朝,创始者是唐朝大诗人、画家、王维。)

    C:水墨画常用的工具是那些?你能正确的说出它们的使用方法吗?

(水墨画创作的主要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和水,辅助工具:调色瓷碟(盘)、笔洗、画毡、笔帘、镇纸、印章和印泥等。)

二、出示课题:

    这节课,咱们就来运用这些“新朋友”──水墨画工具与材料,来做《水墨游戏》。

三、讲授新课:

    1、墨与水的游戏:

    “当毛笔蘸满了水和墨,在宣纸上重重地点画一笔,快看,出现了什么?然后,第二笔、第三笔,又出现了怎样的神奇?”

    A:教师引导学生用吸笔纸吸去笔中的水份,用羊毫毛笔的笔尖蘸一些浓墨,再瓷碟的边缘掭拭,直接在宣纸上点笔,画线,观察点与线的颜色变化;

    B:教师再组织学生分别用刚才的墨笔笔尖蘸一滴、两滴、三滴、多滴清水后,分别在宣纸上随意的画点、画线条,观察点与线的颜色变化;

    C: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刚才的实践游戏,观察自己的作品如图8~图10,总结出墨与水的变化关系: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水墨游戏(配图)(2个版  图8.学生作品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水墨游戏(配图)(2个版   图9.学生作品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水墨游戏(配图)(2个版   图10.学生作品

 

    教师根据各班级学生的认知理解的不同,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适当的补充,加强学生对墨色的理解认识:

    (随着水份的不断加入,墨的颜色也产生了不同的变化,出现了墨的浓淡深浅的美丽。……)

    (古人有“墨分五彩”之说,五彩即焦、浓、重、淡、清。不加水的墨叫焦墨,黑而发光,加少许水就成为浓墨,比淡墨重的叫重墨,水分多成为灰色的叫淡墨,极为浅淡的叫清墨。)

    2、变化多端的用笔游戏:

    A:教师询问学生刚才在游戏中是怎样执笔的?

教师组织学生体会自己最佳的执笔方法,并根据学生的习惯、认知的不同,进行实践性的体验说明:(执笔:常见的是五指执笔法,实际绘画可根据自己的握比笔习惯调整,关键是要让笔活用自如。……)

    B:教师组织学生把笔垂直或侧倒(中锋与侧锋)画点与线;观察宣纸上的笔痕变化;

    C:教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方向(上、下、左、右)用笔,画点与线;观察宣纸上的笔痕变化;

    D:教师组织学生用不同的快、慢速度,用不同的轻、重笔力画点与线;观察宣纸上的笔痕变化:

    E: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刚才的实践、体验练习,观察自己的作品如图11总结出用笔的变化与画出的痕迹之间的关系,并适时的出示课件如图12,补充、说明,引导学生加强认识:

    (因为用笔方法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水墨变化; 因为用笔的方向不同,产生不同的水墨变化; 因为用笔的力度不同,产生不同的水墨变化。……)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水墨游戏(配图)(2个版 图11.学生作品

 

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水墨游戏(配图)(2个版  图12.笔示解说转自《儿童水墨画》

 

四:提高与拓展:

    1、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刚才游戏体验的画面,进行不同方向的观察,联想,进行大胆的变化、添画形象,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的在水墨游戏中展现个人的独创性,更加尽兴的进行水墨游戏。

    2、教师鼓励动作快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的运用不同的用笔用墨方式,进行一幅有主题性的水墨游戏创作.

    3、教师组织学生谈谈自己本课的游戏体验,说说自己对水墨画的认识:

    A:你能谈谈运用宣纸绘画的感受吗?运用宣纸绘画与常用的普通图画纸有什么不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与发言,进行相应的有关宣纸艺术文化的介绍与引深。

    (宣纸有生、熟之分,写意画用生纸,生纸落墨上色容易渗化。上过胶矾的叫熟纸,不会渗化,用于画工笔画。纸的大小以长度尺寸来分,常见的是三尺、四尺、五尺、六尺,最长的有一丈二尺长,还有更长的。学画时可用四尺宣纸一裁三开使用,称为四尺三开大小……。)

    B:你发现水墨画的创作艺术特点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与发言,进行相应的补充:

    (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是指纯用水墨所作的画,体现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的艺术特点,在创作中体现“墨既是色”的艺术创作特征……。)

    C:你喜欢运用水墨画的形式进行绘画创作体验吗?在今天的学习中你遇到了那些困惑?你觉得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收获最多的是什么?……

五、总结:

    中国画数千年来作为中国灿烂文化的一部分,随着各时代、各民族的画派、风格、艺术形式、表现技法不断演变,提高,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以及鲜明的时代特色的中国绘画。中国画以笔墨“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以“传神”作为塑造艺术形象的根本要求,并融诗入画,使画的意境、布局、笔墨、色彩完全诗化而成为“无声的诗”。中国画这一鲜明特点不仅是中国近、现代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且也影响了东南亚一些临近国家及近代欧洲画坛。

    作为一个中国人,今天我们开开心心地做了一次水墨游戏,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美,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小学生,课后,我们不妨也试着运用水墨、彩墨来表现抒发出我们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用我们的传统艺术来表现今天我们的五彩生活。

    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学生水墨画、彩墨画作品,激发学生对国画学习的兴趣。

五:教后反思:


 

 

课题:水墨游戏
教学目的:
    1、尝试使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2、认识墨的焦、浓、重、淡、清。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艺术。
教学重点;
    1、认识、掌握工具材料的使用。
    2、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教学难点:
    1、工具的使用。
    2、用笔、用墨的训练。
教学工具、材料:
    毛笔、生宣纸、砚台、画毡、墨、装水的瓶子等。
教学过程:
    1、教师检查学生所带材料、工具并进行调配。让全班的学生都有作业做。
    2、出示一幅中国画,并结合课本插图《小鸡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让学生直观认识什么是中国画并出示课题——“水墨游戏”。
    1、教师边实践边介绍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1)毛笔:羊毫(软)、狼毫(硬)、兼毫(中性)。
    (2)墨汁:(一得阁、中华)、墨块(收藏、欣赏)。
    (3)纸:(生宣纸:吸水性强、画写意画用,熟宣纸:吸水性差、画工笔画用。)
    (4)砚台:(收藏、欣赏作用更多,实用性较小,取而代之实用性更强的是用盘子。)
    2、在认识工具材料的基础上,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焦、浓、重、淡、清的画法。主要提醒学生水在墨当中起到的作用。就是掌握用水的量。或用墨的量。
    3、请学生与教师一起练习,探索、体验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4、布置作业,画一幅有浓、淡变化的水墨画。
    5、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做画,敢于用水、用墨、敢于下笔。
    6、征集作业,组织学生谈谈体会,讲教训、经验。最后教师小结、评价并布置下节课所要的学习工具、材料。
    7、组织学生清理卫生,教育学生热爱环境卫生。
课后收获与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