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瑰寶:降魔變圖卷(舍利弗與勞度叉鬥法)詳解

标签:
佛教文化 |
分类: 佛教--藝術 |
降魔變圖卷正面
降魔變圖卷背面
水墨紙本
法國國家圖書館收藏伯希和敦煌文獻
第一個回合,金剛智杵破邪山;畫面最右側因破損,舍利弗與諸弟子的畫面已失。最右側第一個登場的是舍利弗化現的大力金剛,正高舉金剛杵,奮力砸向勞度叉所化現的一座大山。中間的六人爲勞度叉及眷屬,最左側爲觀看鬥法的國王及大臣須達長老及眷屬。
勞度叉搖身變成一座大山,山上盛開各種野花,結滿種種果子,山下泉水清冽,奔湧不息。舍利弗變成一位力大無比的金剛力士,手持金杵,直搗山腹,不一會,便將大山搗塌了一大片。
勞度叉六師正在緊張的注視著金剛力士與他化現的大山
第二個回合--威棱獅子啖水牛;勞度叉化現一頭瘋狂的巨牛,四處奔突,狂吼亂叫。舍利弗立即變成了一頭獅王,沖向巨牛,一口將巨牛咬死。右側是舍利弗極其眷屬,左側爲國王與長老及眷屬,外道六師及眷屬。
左側是國王及眷屬,右側爲外道六師及眷屬。
這是長卷背面描寫第二回合的唱詞
第三個回合--六牙香象踏寶池;勞度叉就地變成了一座七寶蓮花池,池中蓮花盛開,十分美豔。這時,舍利弗又變成一頭六牙白象,來到勞度叉變成的七寶蓮花池邊,將長鼻子向池內一伸,霎時間,池內水被六牙白象吸了個精光,七寶蓮花也枯死了。右側是舍利弗及其眷屬,上方有一助陣的撞鍾比丘。左側爲國王與長老及眷屬,外道六師及眷屬。上方也有一助陣的擂鼓手,正在舞動著雙槌,拼命的擂鼓助威。
六牙白象將長鼻子向七寶蓮花池內一伸,霎時間,池內水被六牙吸了個精光,七寶蓮花也枯死了。
第四個回合--金翅鳥王鬥毒龍;勞度叉挺身一躍,變成了一條巨大的龍,上下翻滾,攪得天搖地動,雷鳴電閃,暴雨狂風,極爲恐怖。舍利弗一見,立即變成一只金翅鳥王,從九天上飛下,對著十頭巨龍亂啄,幾乎將龍啄死。
金翅鳥王對著巨龍亂啄,幾乎將龍啄死。
第五個回合--毗沙門降黃頭鬼;勞度叉又變成了夜叉鬼,頭上噴火,目如巨鈴,牙似長劍,沖向舍利弗。舍利弗立即化成了毗沙門王,降伏惡鬼。夜叉鬼欲逃,但周圍都是大火,只有毗沙門王四周無火。夜叉鬼只好向毗沙門王跪地求饒。
夜叉鬼只好向毗沙門王跪地求饒。
第六個回合--旋岚風掃蕩六師;因畫卷破損,第六回合畫面已失。勞度叉變作一樹,枝繁葉茂,而舍利弗化成了風神,持囊鼓風,結果大樹被連根拔起,草木亦隨風而倒,烈火順風燒向了外道的陣營,致使帷帳傾斜,寶座欲墮,其徒衆亂作一團,連勞度叉本人也目瞪口呆,最後只得皈依,剃度出家。
【什麽是敦煌變文】
佛教東傳,翻譯注釋大量湧現,但一般民衆仍難接受,所以約東晉以來,有些和尚就用淺近的方法如“唱導”來傳教。唱導講究聲,辯,才,博。其留下的底本稱之爲“講經稿”。稿中每每穿插許多故事,遇到人名地名更是極盡鋪張,故事部分畸形膨脹,後來逐漸演變,趨向于以故事爲主題的方向發展,佛經本身則變成了故事的素材。這種作品,就稱之爲“變文”。
變文是唐代興起的說唱文學,“變”指“經變”,佛教用語。以佛經的內容爲題材寫成的文學作品即變文。“變文”最初是寺院裏以通俗語言解說佛經的俗講,連說帶唱,後來內容擴大,也演唱曆史故事,民間傳說。1899年敦煌千佛洞從佛經中發現大量唐代變文鈔本,即敦煌變文。
在敦煌藏經洞發現的諸多變文中,《降魔變文》是敦煌變文中的代表作, 故事生動, 圖文並茂, 自胡適、王重民等學者而下, 曆來頗受重視,是敦煌變文中最精彩的卷子。
降魔變文(選) 《降魔變文》取材于佛經故事,講述舍衛國賢相須達爲佛置辦祇園精舍的經過。其中最精彩的內容爲最後舍利弗與六師鬥法的描述,其間除了詩贊和散文外還用上了賦體,頗能體現出講唱文學的水平。
皇王正坐琉璃殿,垂拱勾陳正南面。
斌斌文士理陰陽,糾糾武夫持寶扇。
掩擒須達問根由,“數日因何不相見?
更聞外國引胡神,計卿罪過難容免。”
須達陳情而啓奏:“臣仕玉階年月久。
傾肝露膽每兢兢,不曾分寸行虛謬。
若將外道並如來,狀似嘉禾而比莠。
佛身唐唐長丈六,外道還同螢火幼。
四大海水納毛端,五色神光出其口。
梵釋天王恒引前,八部龍神皆從後。
豈將一個汗蝦蟆,敢當大聖骐麟鬥!”
王聞褒譽,尚未委其根由,更喚須達向前:“卿須審實,不得差殊,榮辱升沈,只在須臾之頃。朕爲一國之主,統禦萬邦;卿須盡節存忠,不得因巡易志。天子一怒,可以伏屍百萬,流血千裏。佛是誰家種族?先代有沒家門?學道咨禀何人?在身有何道德?不須隱匿,具實說看。忽然分寸差殊,手下身當依法。”
須達啓言:陛下!如來先世,且出千個輪王,枝葉相承,尊榮不絕。爰祖及父,皆居萬乘之尊;卓子玄孫,鹹稱鸾鳳之嫡。父稱淨飯,居八國之最尊;母號摩耶,處□天之絕世。如來生在南天竺國,長在迦毗羅城。從生至死,從死複生。無事不作,無事不成。無所不曆,無所不經。長在淨飯王宮,號曰悉達之名。年過十九,知曉死生。二十未滿,騰越宮城。菩提樹下,不染俗情。勤苦累歲,瘦損其形。月食麻麥,引日偷生。鳥鵲巢頂,養子得成。頭如蓬窠,項似針釘。肋如朽屋之椽,眼如井底之星。身體羸劣,狀餓鬼形。積功累德,菩提道成。身長丈六,項背晖盈,胸題萬字,了了分明。廣長舌相,額廣能平。師子王臆,毛螺旋生。如來涅而不死,槃而不生。攪之不濁,澄之即清。幽之不暗,暗之即明。視之不睹其體,聽之不聞其聲。高而不危,下而不傾。變江海而成酥酪,化大地爲琉璃水精。拈須彌山,即知斤兩,斫四海變成幹坑。合眼萬裏,開眼即停。現大身周遍世界,或現小身微塵之內藏形。如來將刀斫不恨恨,塗藥著不該該,拾得物不歡喜,失卻物不悲啼。大衆裏不覺鬧,獨自坐不恓恓,二心俱一種,平等阙然齊。分身百億,處處過齋。一名悉達,二號如來,爲天人師,具一切智。四生三界,最勝最尊。臣今略述其能,累劫歎終不盡。陛下!”
王聞此語,喜悅難任。“卿雖贊德此能,猶未表其的實,須得對面試谏,然可定其是非。卿之所師,敵得和尚已否?”
須達啓言:“陛下!千鈞之弩,不爲鼷鼠發機;百尺炎爐,不爲毫毛爇焰。不假我大聖天師,最小弟子,亦能祗敵。”
王問:“弟子是誰,對得我和尚?”
須達啓言:“大王!佛之弟子,不是余人,即舍利弗是。”
王曰:“舍利弗者,是我和尚外甥。近日出家,學法有淺,計其功行,不曆多時。長幼不可比肩,如何對我和尚!”
“晏嬰雖小,能謀虎狼之臣。有德不假年高,無智徒勞百歲。構之虛诳,不如驗之取實。黃金百煉,光色轉更晖盈;鉛錫登爐,應時化爲灰燼。伏望明宣诏令,廣集頒下群僚,大決看看,然可定其勝負。六師若勝,臣當萬斬,家口沒官。”
…………
勞度叉忽于衆裏化出一頭水牛。其牛乃瑩角驚天,四蹄似龍泉之劍;垂斛曳地,雙眸猶日月之明。喊吼一聲,雷驚電吼。四衆嗟歎,鹹言外道得強。
舍利弗雖見此牛,神情宛然不動。忽然化出師子,勇銳難當。其師子乃口如谿豁,身類雪山。眼似流星,牙如霜劍。奮迅哮吼,直入場中。水牛見之,亡魂跪地。師子乃先懾項骨,後拗脊跟。未容咀嚼,形骸粉碎。帝王驚歎,官庶忙然。六師乃悚懼恐惶,太子乃不勝慶快處,若爲?
六師忿怒在王前,化出水牛甚可憐。
直入場中驚四衆,磨角掘地喊連天。
外道齊聲皆唱好,我法乃遣國人傳。
舍利座上不驚忙,都緣智慧甚難量。
整理衣服安心意,化出威棱師子王。
哮吼兩眼如星電,纖牙迅抓利如霜。
意氣英雄而振尾,向前直擬水牛傷。
懾剉登時消化了,並骨咀嚼盡消亡。
兩度佛家皆得勝,外道意極計無方。
六師既兩度不如,神情漸加羞恧,強將頑皮之面,衆裏化出水池。四岸七寶莊嚴,內有金沙布地,浮萍菱草,遍綠水而競生;耎柳芙容,匝靈沼而氛氲。
舍利見池奇妙,亦不驚嗟,化出白象之王。身軀廣闊,眼如日月,口有六牙,每牙吐七枝蓮花。華上有七天女,手搊弦管,口奏弦歌,聲雅妙而清新,姿逶迤而姝麗。象乃徐徐動步,直入池中,蹴踏東西,回旋南北。以鼻吸水,水便幹枯。岸倒塵飛,變成旱地。于時六師失色,四衆驚嗟,合國官僚,齊聲歎異處,若爲?
其池七寶而爲岸,馬瑙珊瑚爭燦爛。
池中魚躍盡衡冠,龜鼈鼋鼍競谷竄。
水裏芙容光照灼,見者莫不心驚愕。
外道自歎甚希奇,看我此度诤強弱。
舍利舉目而南望,化出六牙大香象。
行步狀如雪山移,身軀廣闊難知量。
口裏嚵岩吐六牙,一一牙高一百丈。
牙上各有七蓮華,華中玉女無般當。
手搊琴瑟奏弦歌,雅妙清新聲合響。
共贊彌陀極樂國,相攜只勸同心往。
象乃動步入池中,蹴踏東西並岸上。
以鼻吸水盡幹枯,六師哽噎懷惆怅。
六師頻頻輸失,心裏轉加懊惱。今朝怪不如他,昨夜夢相顛倒。面色粗赤粗黃,唇口異常幹燥。腹熱狀似湯煎,腸痛猶如刀攪。瞿昙雖是惡狼,不襟群狗衆咬。舍利弗小智拙謀,魯班前頭出巧。這回忽若得強,打破承前並抄。不忿欺屈,忽然化出毒龍。口吐煙雲,昏天翳日。揚眉眴目,震地雷鳴。閃電乍暗乍明,祥雲或舒或卷。驚惶四衆,恐動平人,舉國見之,怪其靈異。
舍利弗安詳寶座,殊無怖懼之心,化出金翅鳥王,奇毛異骨。鼓騰雙翅,掩蔽日月之明。抓距纖長,不異豐城之劍。從空直下,若天上之流星。遙見毒龍,數回搏擊。雖然不飽我一頓,且得噎饑。其鳥乃先啄眼睛,後嚵四豎,兩回動嘴,兼骨不殘。六師戰懼驚嗟,心神恍忽:
是日六師漸冒燥,忿恨罔知無計較。
雖然打強且祗敵,終竟懸知自傾倒。
又更化出毒龍身,口吐煙雲懷躁暴。
雷鳴電吼霧昏天,霹雳聲揚似火爆。
場中恐怯並驚嗟,兩兩相看齊道好。
舍利既見毒龍到,便現奇毛金翅鳥。
頭尾懾到不將難,下口其時先啄腦。
肋骨粉碎作微塵,六師莫知何所道。
三寶威神難測量,魔王戰悚生煩惱。
王曰:“和尚猥地誇談,千般伎術,人前對驗,一事無能。更有何神,速須變現!”六師強打精神,奏其王曰:“我法之內,靈變卒無盡期。”忽于衆中,化出二鬼。形容醜惡,軀貌楞曾。面比天而更青,目類朱而複赤。口中出火,鼻裏生煙。行如奔電,驟似飛旋。揚眉瞬目,恐動四邊。見者寒毛卓豎,舍利弗獨自安然。舍利弗踟蹰思忖,毗沙門踴現王前。威神赫奕,甲杖光鮮。地神捧足,寶劍腰懸。二鬼一見,乞命連綿處,若爲?
六師自道無般比,化出兩個黃頭鬼。
頭腦異種醜屍骸,驚恐四邊令怖畏。
舍利弗舉念暫思維,毗沙天王而自至。
天王回顧震睛看,二鬼迷悶而擗地。
外道是日破魔軍,六師膽懾盡亡魂。
賴得慈悲舍利弗,通容忍耐盡威神。
驢騾負重登長路,方知可得比龍麟。
只爲心迷邪小徑,化遣歸依大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