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原油期货价格在
6月19日这天大跌4.57美元,
交易者为多单平仓找到了一个有说服力的理由:中国即将提高成品油价格。
不出所料,中国投资人周五清晨果然看到了汽油每吨提高1000元的消息,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是疲弱不堪的市况下少有的几个能提高市场人气的救市举措之一,尽管不可能是反转性的,但至少可以让这个市场苟延残喘。
在财政部降低印花税措施出台以后,笔夫撰文认为,政府救市将不可避免地经历若干试错的过程,我不知道这个试错的过程是否已经结束,但是,至少,提高成品油价格是近期所做的有用功里为数不多的一个,尽管这一举措来得有一点晚,并且对市场的影响并非完美,短期利多深藏着严重的隐忧。
政府对炼油企业的补贴行为是一种严重的价格扭曲,使市场价格发现的机制完全丧失,具体到证券市场上,投资人完全迷去了对于投资标的价值评估标准,估值体系陷于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占两市权重巨大的中石油和中石化的价值被人为低估就不可避免,指数的非理性下跌也不可避免。
政府补贴油价做法在无形中鼓励了消费,使得在国际油价不断高攀的背景下,国内成品油消费仍然无法得到有效抑制。难怪西方国家将油价高攀的原油归结为中国和印度对成品油的补贴机制,笔夫不知道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阴谋,我们所看到的客观事实是,中国提高成品油价格的举动对国际油价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以预见的是,这种效果在一定时期内将会有相当的持续性,石油期货炒作者已难以找到更多的炒作的理由。
但是,需用看到的是,提高成品油价格以及提高电价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中石油和中石化和电力公司的利润预期将得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从而提高其估值水平,另一方面,其它的行业可能会因为成品油上涨而使利润受到影响,如汽车制造行业,消费者可能因为高油价而暂时放弃购买汽车,航空公司也会因航空煤油的上升而经营日趋困难,电力成本的上升则会波及到所有的生产性上市公司。由此可见,此次能源价格的上调是将前其已经上涨的国际能源价格让所有的企业和居民共同来承担,这将不可避免地将会加强上市公司利润下滑的趋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因成本问题而经营困难问题将会十分突出。
两周前,笔夫在文章中认为,全球经济已经无可挽回地进入了衰退的周期,无论以什么样的手段来处理油价问题,各国所能找到的只能是次优结果,而不可能是最优结果。相对应的,对于中国来说,提高油价是一种必然选择,但是由此所产生的阵痛也是一种必须要承担的结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