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证监会公布的首个救市措施让整个市场十分兴奋,上证指数跳高200多点开盘,但随后高开低走,上证指数仅以象征性的上涨22点收盘,而深指则以近200点的跌幅来回应这一久久盼来的利好。
这种结局反映出目前投资人对于政府救市的预期在心态上存在较大的问题。很多人期望政府能够毕其功于一役,靠一两条救市措施从根本上扭转市场秃势,这是相当不现实的,首先,市场经过如此大幅度的下跌以后,牛市生态系统已经遭到严重破坏,想要恢复,并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目前的股市就是这种状态。
其次,救市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工程,并不是靠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就能万事大吉,供求关系是一个方面,制度变革是一个方面,经济基本面是一个方面,如此多的制约因素显然不能靠一个措施就能解决掉。
从2001年至2005年这段时间的股市来看,从股市开始大幅下跌至政府决意救市有一个过程,同时,从政府救市到真正找到救市的办法也需要一个更为漫长的过程。在这其间,政府尝试过口头舆论的救市,到后来停止国有股市价减持、暂停IPO等等,但这些措施除了给市场带来一些短暂的喘息机会之外,并没有真正扭转市场的秃势,直到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才真正从根本上激发了市场的人气,扭转了市场的跌势。回顾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发现,政府在实施救市的过程中,总是遵循从简避繁、从近避远的原则,能拖到市场自我消化的就等到市场自我消化,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会拿出实质性的救市方案。
目前,管理层显然已经意识到了必须要出手救市的阶段,虽然这离真正摆脱下跌趋势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救市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恢复市场活力的过程,但救市的过程本身可能也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管理层不仅需要全面修复市场被破坏的各项指标,同时也需要以各种不同的救市手段来测试市场的反应,最后才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管理层为什么不首先动用印花税政策,而是首先修改大小非减持规则?这是因为只有这一方面的事情才是证监会可以做主的,而今后可能需要更进一步推出的其它各类救市措施则是需要各个部委配合才可能完成,可以想象的是,部委之间的行动不一定是一致的,他们之间任何的不一致都可能会加重市场的空头气氛。从今天市场对于证监会的救市措施的反应可以看出,试错,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
那么投资人该怎么办?笔夫早就说过,如果我们无法判断基本面是否发生重大的转折,那么你就把注意力集中到市场价格变动的本身,价格包含了一切信息,它会告诉你,基本面是否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是否已经到了该抄底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