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管理层在打擦边球

(2007-11-11 09:37:09)
标签:

证券/理财

股市

调控

指数

 

   从好的方面来说,需要肯定的是,管理层至少懂得了这样一些基本的道理:调控要用市场化的手段,而不是行政化的手段;调控的目的是要保护投资人的利益,而不是相反。即使是仅仅存在这种认知,我们就可以视作管理层的在理念上的进步,近的可以与5.30相比,远的,那就不计其数了。

  但现实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首先,从管理层这次采用的调控手段来分析,我们所看到的实际进步依然是有限的。尽管这次没有人再磨刀霍霍地向市场下手,但钝刀子割肉的状况让股民更加难受。表面看来,管理层没有类似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之类的鲁莽之举,但是通过中国式打招呼来限制资金买入的行为则更具杀伤力。

   上周日证监会下发了44号文,即《关于进一步做好基金行业风险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基金的持续营销行为做出了严格的约束。据媒体报道,监管层在正式下发44号文之前,早就三番五次地给基金公司吹风,约束基金公司的持续营销。据统计,10月份以来共有37只基金宣布暂停申购,公告多解释为控制规模考虑。

   将基金的市场交易行为约束成单边化的行为,即可以卖但不能买,这当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就有了个股与大盘均大幅下跌的局面。但问题在于,管理层并不认为44号文的内容是行政化的手段,也就是说,他们将其视为市场化的调控手段,或者可以这样说,管理层也明知自己用的是行政化的调控手段,只不过想在公众面前以疑似市场化的手段推出——这是管理层这次打出的第一个擦边球。这也并不太要紧,因为,概念上的东西可以完全有不同的理解,慢慢来吧!

   关键我们要来看他们打出的第二个擦边球。这次管理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挤压指数泡沫,并且降低整个市场的估值水平,所以,大盘下跌是最起码的,而只有让基金停止做多才可能让大盘不再上涨,显然,他们希望以小心翼翼的方式,通过温和的蓝筹下跌缓慢释放指数泡沫,缓解估值风险。但目前市场的情况并不完全与他们的设想一致,首先是,整个市场已经完全没有按照管理层“避免大起大落”的方式在进行,相反,市场的恐慌情绪正在逐步蔓延,并有失控的可能性,如果蓝筹股持续大跌,基金的损失将会越来越大,有可能引发基金的赎回潮,而赎回的压力可能引发基金被地性地大幅减仓,必然引发更大规模的动荡。也许,管理层手中握着几张牌,准备在这种情况下打出来,以备不时之需,但关键的问题是,一旦上述情况出现的话,管理层一定有把握能逆转市场吗?我看未必,所以,笔夫认为,管理层的打的第二个擦边球是风险极大的一步,走的不好,真能坏了大事。但愿,他们心里比我们更有底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