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带动了中国资源性价格的上涨,而且对全球价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现在,全球资源市场上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大玩家——印度。据印度最大信贷机构透露,印度私人企业界未来三年打算投资5000亿美元推动基础建设和制造业项目。他告诉英国《金融时报》,和以往的情况比较,现在的计划“有如在三年内加倍投资或把项目产量增加一倍”。
印度投资剧增来得正是时候,当地经济目前正面对基础建设陷入瓶颈状态的窘境,通货膨胀因此上扬。当地经济以超过8%幅度不断增长,卢比币值星期三上升,促使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创下1万亿美元的空前纪录。
据卡马特透露,筹备中的投资项目有大约3000亿美元是基础设施和相关领域的项目,其余2000亿美元则将投入制造业和其他领域。他说,这笔开销有70%将出自私人企业界的内部资金。
有人估算,即使把未来三年所有的能源投资计算在内,印度还是无法满足能源需求的20%。
摩根士丹利经济师凯坦最近撰写了一份报告披露,印度政府在截至2007年3月的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拟定提供4万1000兆瓦新增电力的目标,结果却只达到1万8000兆瓦的水平。
笔夫分析认为,鉴于印度经济的高成长和对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其未来的投资额是可以相信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印度在基础设施方面欠帐太多,以及国内资源的贫乏,其在建设方面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将比中国更加严重,目前印度的钢铁产量也就相当于中国文革之前的水平,水泥、煤炭、石油产量更是无法与中国相比,在这样的情况下印度如果象中国一样大搞基础设施建设,不知道要把全球的资源价格推向何处。目前印度的通货膨胀迹象已经出现,如果这一计划真正启动的话,由于输入性通胀所引发的通胀可能给印度的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