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景观艺术的审美体验研究》序言
(2015-06-06 12:03:55)
标签:
景观艺术审美体验公共景观艺术景观学 |
《公共景观艺术的审美体验研究》
序
景观学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性独立学科。当人们设计和营造景观工程时,必须直面自然科学的、工程技术的和艺术审美领域的问题,三者的代表性学科分别是农学(Agriculture)、建筑学(Architecture)和艺术学(Arts)。我的求学经历和工作经验让我切身感受到决不能单从上述哪一个“A”来看待景观学,而是应该把3个“A”整合起来,升华为一种理论、一种设计哲学,用以指导景观设计、营造和评价的实践。
但是以往我国景观设计中“放什么”和“如何放”的问题,长期以来多由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人说了算。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每个城市的景观设计几乎都是同一个模式,从小区、学校到商业办公楼环境。许多工程队伍甚至不配备专职的设计师,图纸套用、混用现象普遍存在。与此相反,同一时期的美国则通过立法要求景观设计师们特别注意保持和完善城市的个性,设计师们被激励从而设计出一批又一批提升城市形象的城市公共景观艺术。比较而言,中国的景观设计长期存在忽视艺术审美的现象,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才逐渐重视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和审美性。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带来对于公共景观艺术的广泛需求。但是现代景观建设表面上的繁荣并不能掩盖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如文化失忆、生态错位、功能残缺、审美缺失等等。特别是从艺术和审美角度来看,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景观作品寥寥无几。虽然不少学者对于景观设计问题提出各种建议,但是当我们看到某种景观艺术批评意见后,常常无法真正判断该意见的正确程度如何,艺术的复杂性可能正在于此。这从另一侧面说明当代景观学太缺乏理论指导。
本书作者正是基于当代公共景观艺术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进行理论上的专门研究的。作者试图从审美接受角度来研究主体如何面对公共景观艺术这一问题,来打通审美、艺术和批评这三个维度,从而对景观艺术实践和理论问题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观点。作者通过对审美体验的如其本然的现象学描述,借助杜威“艺术即经验”的美学理论(即能提供完满的审美体验的才是好的艺术形式),从审美体验出发,研究了形式美感、符号意义、场所情感三个方面,对于景观审美体验做了较为全面的描述。然后从环境美学视角,对公共景观艺术审美体验的特征和模式进行了阐释和分析,从而使我们达到对于公共景观艺术更深入的理解。最后将研究结果应用于实践方面,通过对当代公共景观艺术的批评,从审美体验角度说明真正的公共景观艺术应具有的特质,公共景观艺术的创作者应具有更加宽广的设计思维和更具创意的设计理念。
纵观全书,可以发现作者综合运用了艺术学、美学、哲学、心理学等丰富的理论资源,紧紧围绕城市公共景观体验这一主题,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特别是书中涉及到的形式、符号、情感、批评等一些艺术学的关键问题,作者能够结合景观实践和理论渊源提出一家之言,表现了较强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清晰的逻辑思维、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该书作者赵刘博士具有跨学科的学术背景,工作勤奋,思维敏捷,善于思考,是一位颇有前途的青年学者;除了本书,他在旅游、景观和艺术交叉研究方面多有建树。相信本书的出版以及赵刘博士的进一步研究成果不仅丰富我国景观艺术的学术理论,对景观艺术创作实践和批评也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故乐为序。
周武忠
2015年6月6日
于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