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应科学地规划建设好城市绿色空间

(2013-11-12 08:52:42)
标签:

绿色城市

城市绿色空间

城市园艺技术

城市环境保护

生态文明

教育

2013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秋季论坛

 

应科学地规划建设好城市绿色空间

周武忠

(上海交通大学旅游与景观研究所  上海 200240

 

目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已经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绿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当今世界判断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绿地建设已经受到普遍关注。然而,在目前的绿地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某些领导为图立竿见影地“炫耀政绩”而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凭个人意志对设计人员指手画脚而忽视群众需要,一些专业人员则为图“滚滚财源”而迎合“主人”意,放弃专业原则,违背科学规律,而大多数情况是我们的决策者和专业人员缺少环境保护和生态园林的“绿意识”,在少得十分可怜的可绿化空间里硬是加上亭台楼阁、假山叠石等无生命的景观,使钢筋混凝土筑成的城市中本已严重失衡的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比例更加严重地失衡。我们必须明白:即使政府用心良苦,千方百计营造绿地,但当这些绿地和市民们的实际需要相距甚远的时候,人民就会对你,对政府,对社会丧失信心!

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好城市的绿色空间,把我们有限的绿化资金及珍贵的土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出发,多创造绿量,多为市民创造些幽静的游览、休息场所和清新宜人的生活空间,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为此特建议如下:

      持之以恒抓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绿化意识

   园林绿化事业是全民的事业,没有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全民绿化意识的提高,要建设完整的、系统的、高水准的园林绿地体系是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有些城市的领导重视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实际上却“重视繁荣,忽视市容”,看见公园绿地占了黄金地段不产金,便认为可以挤占绿地多建房,拍卖公园建商场。古人云:“盛德在木”(《礼记  月令第六》),即是说,植树造林是最大的德政。我们的祖先尚且懂得绿化的道理,处在“生态主义”盛行的今天的我们反倒不明白建设一个美丽、清新、整洁、生态健全的绿色空间同人民生活、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况且,据科学测算,对园林绿化建设和维护的投入可获取3.42倍的经济效益,只是这些效益不能直接回报给投入单位而已。因此,我们必须把园林绿化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系统内加以考核和调节,大力宣传园林绿化建设是福在当代、荫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唤起全民共同的绿意识,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建设园林城市、保护绿化规划用地和绿化成果的运动中来。各级领导更应真正重视园林绿化工作,把它放到议事日程上来,各城市在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时,应把园林绿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分步实施的任务及措施纳入其中,并根据协调发展的需要,安排必要的资金,以保证园林绿化建设与城乡建设、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真正实现经济上新台阶,绿化也上新台阶。

     按照大环境绿化目标,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园林绿化规划

现在到处可以看到拆房造绿的报道,谁的拆迁量越大,就被认为抓绿化工作的力度越大。但是,假如之前就把绿地与城市同步规划好,还会因绿化而带来难度极大、费用极高的拆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吗?如果说以前尚缺少绿化意识还情有可原;现在,我们知道了绿化的重要性,还不把绿地规划与城市规划同步进行,或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搞假的或临时性的绿地规划,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我们应按照大环境绿化的目标,应用生态学理论和系统理论,根据每个城市各自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特点,合理确定绿化规模,制定具有足够园林绿地面积和布局比较合理的园林绿化规划,并按照绿色城市体系,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从规划上保证绿化用地。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对一时难以实施的规划绿地应严加控制,不允许随意新建建筑物、构筑物或移作他用。有些城市的总体规划虽经国家批准,但绿地配置面积严重偏少的,建议作适当调整。

  加强科学研究,不断更新园艺、工艺技术,走依靠科技进步之路

当前我国的园林技术尚不先进,为此,建议各城市园林部门建立或强化现有科研机构,根据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研究,或者与相关的科研机构或院校联合进行科学研究,有计划地解决一些重大的科研课题;树立科技兴绿的观念,加快引进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逐步实现园林绿地建设和养护管理的现代化。

     依法管理好城市绿色空间的建设工作

要高质量地建设好完整的城市绿色空间,必须对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实行有效的法制管理。国务院早就发布了《城市绿化条例》,并制定了各类相关的技术标准。但现在园林绿化建设市场十分混乱,大量无施工资质或借用施工资质的个体户活跃在园林绿化市场,使城市绿地建设质量低劣、已建成的城市绿地得不到有效的保护。这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应得到有效控制。为了做到这一点,应先理顺园林行政主管部门与所属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实行政企、政事分开。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要转变政府职能,把工作重点转到加强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上来,转到依法搞好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和组织规划的实施上来。

  科学决策,绿化建设事半功倍

    绿化建设关键是“绿”;有绿就能改善环境,有绿就能使城市人身心健康。这就要求我们决策时强调植物造景,这样既能发挥绿地的科学功能,又能节省经费,就在宏观上奠定了科学造绿的基础。针对目前绿化指标低、绿化经费少的情况,应提倡“先普及,后提高”的绿化方针。“普及”,并不意味着降低绿化的标准,而是在绿地中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花钱多的无生机的所谓“景点”。因为对绿化来说,花钱多不一定效果好。要高标准,创一流,要绿化精品,不一定非要搞亭台楼阁不可。城市绿化建设有别于古典园林建设,功能上有着显著的差别。例如,城市绿地的功能之一便是在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时疏散居民;如果在面积有限的绿地里塞满建筑、假山,地震时我们哪里还有生路呢?树林、草地,加上坐椅、坐凳,就是最好的城市绿色空间。我们不是口口声声崇尚自然么,自然风景里有草地,更有树林,引自然入城,怎么就只有草地了呢?欧美绿草如茵,是民主政治的象征,更是城市中可绿化空间较大、气候适宜等多种客观因素的结果。而在我国,特别是我们长三角地区,城市中心寸土寸金,城市绿地建设应当重“量”更重“质”,重“草”更重“树”,因为同等占地面积下树林的生态环境效益是草地的10倍。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在考核一个城市的园林绿化成果时,除了保留原有的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等因素外,还应引入和重视“绿量”指标,为城市绿化建设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初稿为作者在1999年江苏省政协八届二次全会上的大会发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