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南农去听“加拿大的环境保护”讲座,主讲学者是加拿大环境部的高级政策咨询官员,是一位在此岗位上工作了十多年的华裔博士,掌握了加拿大特别是安大略省环境保护方面的大量资讯。听下来还是很有收获的。但就是这样一个在对口的学院举办的讲座,听讲者却并不多,主要是一些需要学分的研究生(看其在填写听讲表),没有本科生,很少专业教师(一两个)。晚饭时聊起听讲座的人数时,这位博士多少有点难以理解:他是这所学校毕业的,也在这里做过青年教师,那个时候只要一听说有讲座,哪怕不是本专业的,都挤着要去听!
现在的大学里听学术讲座的人较少,似乎是一种较普遍的现象。我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好不容易争取到经费,请来了国内外学者(而且也是较有名气的),预先出好海报或是挂到校园网站上,到讲座时还要请辅导员或是学生线上的老师帮助拉学生来“听讲”,也就是捧场,真是“做东容易请客难”!至于教师,除非“行政命令”,来听讲座的就更少了,可以说几乎没有!
为什么不来听讲座?可能有其客观原因,比如临近期末考试,学生要复习迎考;教师正赶上上课,不允许调课,家住的比较远,来去不方便;等等!但我觉得主要还是不来者主观上似乎缺少点科学进取精神!
也有一些讲座是听讲者人山人海,场场爆满,那就是人文素质讲座,特别是名人明星的讲座!我十分赞成大学特别是理工科大学的人文知识讲座,但请名人明星的讲座之风应该适可而止。大学不是培养追星族的地方。大学应该培养学术大家,崇尚科学精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