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汤显祖纪念馆
(2008-12-27 22:31:12)
标签:
遂昌汤显祖纪念馆旅游 |
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1616年5月3日(儒略历4月23日)病逝。每年4月23日是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1995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为“世界读书日”。】的明代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于1593年至1598年在遂昌任知县。此前,汤公在京是个闲官,被贬广东徐闻是个挂名的小吏,到遂昌始为一县父母官。汤公在遂昌“仁政惠民”,吟诗赋词,与遂昌士民结下了深情厚谊。
汤公一到任,见全县唯一的县学讲堂破败,诸生无所诵读,也无射堂可供习射,立即在城南眠牛山营建书院和射堂,合称“相圃书院”,意寓哺育将相之才,并亲自授课,和诸生一起习射。次年,又在孔庙北侧营建遂昌最早的图书馆——“尊经阁”。
每年春三二月,汤公备花酒、带春鞭,下乡劝农。“家家官里给春鞭,要尔鞭牛学种田。盛与花枝各留赏,迎头喜胜在新年。”千古绝唱《牡丹亭》第八出南安太守杜宝下乡劝农的欢乐情景,正是汤公自己在遂昌的真实写照。为促耕读,汤公重修钟楼,亲自登楼敲钟。
汤公初到遂昌时,地方并不安定,百姓颇受盗贼、虎患之苦。汤公勒杀盗酋十数人,治安渐宁。遂昌林茂,虎患严重,汤公组织打虎除害。然民间迷信虎受神佑,青壮不敢应募。汤公祷告城隍:“我与神共典斯土,人之食人者吾能定之,而不能于止虎。民曰有神。夫虎亦天生,贵不如人。神无纵虎,吾将杀之。”一扫民众疑虑,再率乡勇打虎,杀虎十七。虎患渐靖。
汤公既重治安整治,又重感化教育,社会风气为之一新。汤公曾邀名医何晓为幕宾,遇百姓打架斗殴,先令何晓治伤,然后审案。遇囚犯患病,常自己出钱,请何晓买药治之。偶遇审案用刑致人受伤,立命何晓诊治。汤公在任五年,“未尝拘一妇人”,“县无斗伤笞 系而死者”。特别是除夕遣囚和纵囚观灯,尤显汤公之重感化。除夕,汤公亲临监狱,遣囚回家过年,与亲人团聚。正月初四,囚犯按时回狱,个个父兄陪送,甘心服刑。元宵,则组织囚犯上河桥,在原是官眷赏灯之所观花灯,体会“绕县笙歌”的欢庆景象,使囚犯在良辰美景下更增改过之决心。
汤公德刑兼施,宽严相济,使遂昌呈现出了“琴歌积雪讼庭闲”,“市上无喧少斗鸡”的升平景象。汤公量移遂昌知县,实是遂昌百姓之福。汤公自寓遂昌是“仙县”,自己是“仙令”,故多有闲暇投入创作。汤公在遂昌“捉笔了霍小玉公案”改定了剧本《紫钗记》,开始了扛鼎之作《牡丹亭》的构思和写作,还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汤公“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平昌令得意处别自有在,第借俸著书,亦自不恶耳”。汤公对遂昌情有独钟:“风谣近胜,琴歌余暇,戏叟游童,时来笑语。”“君子山前放午衙,湿烟青竹弄云霞,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雨后茶。”“山也清,水与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农歌三两声”。
1598年,汤公不满朝政,弃官归里,遂昌老少苦苦挽留,牵衣相送。汤公归里居家,仍与遂昌士民保持亲密往来。遂昌临川相距千里,汤公经常书信问候遂昌士民,遂昌人经常到临川探望汤公。1607年,遂昌修葺土城,遣人到临川拜会汤公,汤公特作《遂昌新作土城记》。1608年,遂昌士民在相圃书院为汤公立生祠,专派画师到临川为汤公画像,处州知府特作《遂昌相圃生祠画像记》,称汤公“行可质天地鬼神,文能安民人社稷”。汤公回赠诗、文,并感叹“平昌祀我,我以何祀平昌也?”汤公在遂昌的政教治绩、创作活动以及与士民建立笃谊的诗文,是遂昌人引以为豪、有待开掘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