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端午辞:发6月4日《长沙晚报》“我们的节日/端午”专栏,感谢责编张辉东老师!

(2022-06-04 09:44:53)
标签:

长沙晚报

我们的节日

端午

专栏

分类: 散文
我们的节日·端午 | 端午辞(三章)
2022-06-04 08:56 观看:5463

  文 | 贺有德


  凭吊屈原

  一条大江,从历史深处奔腾而来,承载着那个传颂千年不衰的传说。

  一叶龙舟,向历史深处漫溯而去,只为寻觅那个最有生命力的灵魂。

  一位诗人,在历史深处最终定格,峨冠博带,形容枯槁,行吟江畔。

  汨罗江——龙舟——屈原,在端午节结缘,江流宛转,龙舟竞渡,在粽叶香里,凭吊不屈的“诗魂”。

  五月五日端午节,你清白耿直,忧国忧民,不忍见国破家亡,无力回天,纵身投水;“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世人皆醉而我独醒”,江河无语,天地为之久低昂,那里真是你的归宿?

  端午,民俗大节。古民谣回响在历史的天空: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在这悠长厚重的古民谣里,你从容淡定,义无反顾,将你高贵的灵魂付与汨罗江水。

  端午民俗各异。汨罗江畔:办家宴,吃粽子,插艾挂菖,喝雄黄酒,赛龙舟,观龙舟,回娘家,辞端午,唱赞词,龙舟下水,龙舟上红,朝庙——祭龙,祭屈(原)。拜神祭祖,祈福辟邪,只为众生安康。

  你不是端午的源头,你没有端午的古老,从你投江之日,你与端午生死相依,天地阴阳,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你生楚地,楚辞雄浑,浪漫至于诗仙太白,吟咏至于东坡居士:“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竞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你止于端午,端午与你同在。

  端午属于你,你属于端午——你记住了端午么?


  粽叶飘香

  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最地道,最厚重,别名如三山五岳齐聚:端五节、重五节、地腊节、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午日节、龙日节、夏节、五月节、诗人节、菖蒲节、粽子节、龙舟节、浴兰节……节日,节气;地气,元气;亦俗,亦雅——在历史长河中,在神州大地上,天女散花,熠熠生辉。

  流传两千余年,粽子香飘,端午节是香的,甜的。

  粽香从《离骚》《天问》《九歌》飘来。

  三闾大夫沉江,楚人为护大夫清白之身不为鱼虾所食,粽子投江喂鱼。一年一度,粽叶飘香,香了青山绿水,黎民百姓。吃粽子从此成习——满江满河的粽子,你何曾吃过?你的英灵不远,护佑楚地乡民。

  五月,午月,寻常百姓家,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一年一年,一代一代,香飘千里万里,千年万年。端午民俗如江水不绝,如青山不老。你日夜凝视,沉默不语,倾听着风声,雨声,水流的声音,花开的声音,忧思稀释。

  端午粽,南北有别:北方枣粽一统,南方不拘一格,小枣、豆沙、鲜肉、火腿、蛋黄、蛤篓……食粽习俗一般无二;一般无二的,还有粽子的味道,端午的味道。

  谁见香粽撒入江河?

  《血色湘西》里有震撼一幕:端午节,大江边,斜坡上,湘民群聚,领头人唱赞词,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纵情高呼“屈原嗲嗲”,响遏行云,两臂舞动风云,湘民临江抛粽,似惊涛拍岸,在历史长河激荡……

  糯米一团一团,粽叶一层一层,花色一样一样,日月精华,天地灵气,尘世万物之精气神,全包裏在了圆锥形的粽叶之下、糯米之中。

  也包裏在了口中,心中,日月之中,天地之中。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江水沉默,静水流深,一个不屈的灵魂直沉江底。抛粽入江,粽香,江涛,终不能洗尽三闾大夫之冤!


  龙舟竞渡

  在历史长河沉淀千年的端午节,有粽香飘来,有龙舟划来,有古风韵飘来。

  粽叶飘香是婉约,龙舟竞渡是豪放了。

  龙舟竞渡,古越族人用以祭祀,祭龙图腾,一年一度。端午,阳气盛,龙舟载古粽籺之物,竞渡以祭龙祖,解厄祈福……与端午同行,龙舟习俗如春江水涌,喧天鼓乐里,呐喊成最隆重。

  敬畏天地,祭拜图腾,龙舟竞渡,如尘世间善男信女祈福,祈诚,庄重。竞渡之前,去屈子祠朝庙,祭龙神,拜屈原:龙头供上,神翁祭拜,披上红布,安于船头,而后启航。仪式隆重,观者如云,盛况空前。

  龙舟是尘世间的龙,首尾雕刻成龙形,远观如龙游水上,惊鸿掠影;人如龙鳞,“旗者,盖者,钲鼓者,挥桡击枻者”数十,荡舟击水,水面欢腾,人声鼎沸,惊涛拍岸,那是一幅流动的山水画,那是一场天地间大合唱……

  尘世间的人,一上龙舟,便是水世界的神。呐喊声入云,划水声入水,前行无声,声在心底,声在风中,风声猎猎!

  龙舟竞渡,只为寻觅那个枯槁的背影,那个高贵的灵魂。

  屈子沉江,楚人悲歌,荡舟江河,竞相寻觅大夫清白之身,竞渡因此而生,与祭龙之习相应和。那个顶天立地的背影难觅,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日夜守望着山山水水,正凝望着龙舟竞渡,正倾听着楚地鼓点,还有熟悉不过的呐喊。

  寻觅不得,呐喊、呼唤英灵归来。

  “竞渡悲深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来,只留《离骚》在人间。”纵然龙舟如江如河,呐喊冬雷震震,千古忠魂唤不回。

  龙舟竞渡,江南或湘西,盛行何止千年,似弦歌不绝,歌唱那个不能遗忘的三闾大夫。

  “五月一日龙抬头,万江河上赛龙舟。”龙舟竞渡,自战国而起,在历史的长河中一路呐喊而来。地不分南北,不分远近,不分亚欧,从汨罗江起航,至于日本,至于越南,至于英国,呐喊声不绝……

  那个高贵的灵魂,不止属于端午,不止属于国人,属于这个大世界。

  一起凭吊、呼唤、传扬那个高贵的灵魂,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