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枇杷熟了:发5月20日《中山日报》“文棚”副刊,感谢责编徐向东老师!

(2022-05-22 13:50:10)
标签:

枇杷熟了

尖山岭

中山日报

文棚

分类: 散文
看到文友在《中山日报》发稿,一时兴起,投稿一篇,不中。细看所发文章,窥见其中秘密:不重文采重朴实,接地气。再投旧作一篇《尖山岭的枇杷》,稍作润色,两天之后,文友在群里发链接,祝贺。我问如何查找,文友告知:下载APP查询。。。之前,曾在《中山日报》“文棚”副刊发过两篇书评。“旧地重游”,继续努力!

贺有德枇杷熟了(乡域/散文) 

2022-05-20中山日报
推荐

尖山岭的枇杷

初夏,枇杷熟了。

在我们这座小城里,摘枇杷就去尖山岭。

与朋友相约,去尖山岭摘枇杷,那里的枇杷熟了,那里的枇杷好吃!

去尖山岭,就去隐林山庄,去得多了,人也熟了。

尖山岭离城不远,乡土味却浓。起起伏伏的山峦,稀稀疏疏的民屋,曲曲折折的山路串连起城与乡来。野花野草野果野物,烘托着难得的宁静,还有山野的清新。城里人移情别恋,喜欢上了农家乐的家常菜,瞄上了这里。农家乐一家一家,在尖山岭上冒了出来。城里人喜欢这里的宁静、清新,家常味道。

尖山岭来得多,来一次,像回一次乡下老家;那里的一切,就是老家的模样。

开车很快,直奔隐林山庄。下车,招呼,就到山庄后头,七手八脚,摘起枇杷来。这里枇杷树多,枝繁叶茂,金黄的枇杷挂满枝头,“黄颗累累不知数”。齐白石的大写意枇杷,养眼倒是养眼,毕竟不如眼前、树上的鲜活。“雨熟枇杷树树香”,胃口高高吊起来。用长柄铁钩钩,爬上枝头摘,一伙人,如一群鸟,叽叽喳喳,山野闹腾起来。

多像小时候老家摘枇杷!

老屋门前是块竹山。竹林里,枣树、桃树、梨树、枇杷树和谐共生,有三棵枇杷树长得很高。枇杷树是慢性子,大多冬天开花,花期三四个月,初夏结果,五六月果熟。树上结的枇杷,一大把一大把(乡里人说“爪”),高高地挂在枝头。虽是竹枝交错,也难掩其光鲜。宋人戴敏《初夏游张园》诗中有“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最为恰当。一树枇杷一树金,实在诱人。孩子们常爬上树尝酸甜,枇杷在孩子们的尝试中熟了;熟了就开吃,那年头,吃枇杷岂止是解馋,简直大快朵颐!

后来外出读书,枇杷熟了回来吃枇杷,津津有味。哪怕枇杷没了,也去枇杷树下转一转,看一看,回味、怀念枇杷的味道、枇杷的气息。

后来在外工作,也不忘回来吃枇杷。差不多一月回一次乡下老家,母亲去世得早,陪一陪老父亲。枇杷熟了,父亲会来电话:“枇杷能吃了。”父亲不来电话,我也会回去;父亲来电话,也不只是因为枇杷。

后来城里安家,仍然回去吃枇杷。新居绿化带里,玉兰树、香樟树、桂花树一派葱茏,四季常青,却没有枇杷树——果树一棵也没有!

再后来,叔父家建房子,竹子一夜之间全砍光,枇杷树随同枣树、桃树、梨树全没了——竹林尽毁,成了一块光地。

“吃枇杷啦!”朋友们大呼小叫,惊动了树上的鸟儿们,打破了山庄的宁静。

回过神来,朋友们已经提着钩来的、摘来的枇杷,在前坪里剥枇杷,吃枇杷,像是打靶归来。

“走啦!”朋友们一声喊,笑容灿烂,仿佛枇杷树上金灿灿的枇杷。

坐在车上,朋友们心满意足,一路说笑,满口的枇杷气息,在山路上飘散。

我想:去老屋门前的空地,去新居的绿化带,亲手栽几株枇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