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图书馆报
图书馆报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232
  • 关注人气:8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不散场的相会

(2015-07-23 14:21:39)
标签:

杂谈

永不散场的相会 
《故园春仍在——名家故居逸事》
海飞主编
当代中国出版社
定价:45.00元
  
  拨开时空缭绕在头顶的薄雾,《故园春仍在——名家故居逸事》让我们和鲁迅、茅盾、梁实秋、丰子恺、俞平伯、夏衍、柔石、冯雪峰等文人名家一一相遇。
  《故园春仍在》追溯了29位名家故居的前世今生,以及主人的过往逸事。文集笔调清丽隽永,作家们的寻访足迹从浙西到浙东,沿湖傍山,仿佛带我们走进了一场盛大的相遇。也许是静处深巷,也许是依山临湖,也许厢房紧闭,也许人群喧嚷,但不管哪一处,故居都是一个窗口,让我们窥见一份精神,一种气质。
  随书一起走进蔡东藩那间尘封已久的厢房内,暗旧的木纹布满了沧桑的痕迹,你很难想象这里就是那部记载了中国浩浩荡荡历史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的创作现场——临江书舍。同时,故乡的一切也给了名家们创作的灵感和写作素材,如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中的乌镇、鲁迅《祝福》中的鲁镇,还有巴金对于李家祠堂这一象征着权力的大家庭的反抗,成为他们日后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
  然而故居对于名家而言,并非仅是生活和创作的场所,是灵感和素材的来源,它更给予了文人精神的滋养。随书走访故居,自然不可错过那茶香氤氲、曲径通幽、典雅清丽的西子湖畔。出身于西子湖畔的戴望舒自小受到良好的古典文化熏陶,杭州温润的气候赋予了戴望舒与生俱来的阴郁气质,让他将失恋的愁苦和失意的郁闷都倾注在了雨巷中结着哀怨的姑娘这个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意象之上。
  《故园春仍在》从浙东到浙西,一路寻访。走过和风细雨、温文尔雅的西子湖畔,来到灰砖黛瓦、石雕门楼、马头墙高耸的浙东山区,便多少感受到了不同的气息。而与这典型的浙东风格居民建筑相一致的,是浙东人倔强、充满硬气的性情。我们熟知的名家冯雪峰便是其中的典型。
  当然,寻访名人故居的作家们也不禁在书中感喟:“故园已逝,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勉强的探寻、艰难的辨认,都敌不过时间之手。”今天的故居大多只剩下吱呀作响的木板楼,物是人非,旧时光景难觅;或是被开发成旅游景点,然而这熙熙攘攘的人群带来的喧闹里是否真的有一份沉思与尊敬?倘若有这些当还算幸运,有一些故居早已无处寻觅,或在勉强算得上旧址的地方,透过一隅荒草、石缝间的青苔、庭院的芭蕉,依稀可见岁月留下的沧桑。
  而世间又有什么可以敌过时间呢?我想是有的,那便是在这里,曾经、现在以及未来所拥有的文人精神。斯人已去,故园春仍在。与名家故居逸事的相遇,是永不散场的精神聚餐。  
(《社科新书目》第1185期 潘玥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