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后备箱集市”起源于英国。1980年9月,英国人柏丽·帕维特在肯特郡的一个农场,组织了全球首个汽车尾箱集市,即后备箱集市。“后备箱集市”属于自由买卖,甚至带有物物交换的原始商业色彩。车主可以开着小车,带着依据个人风格选择的物品聚在一起,共同开辟一片别样的自由购物天地。2015年5月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期间,重庆图书馆自发筹办的“后备箱创意书市”,则是以图书交换、分享阅读为主要目的,以“交换阅读,为书寻家”为活动主题,掀起了一股家庭共读、亲子共乐的书香热潮。
创意
有没有那么一种方式,吸引我们重回纸质图书交换阅读的古老话题
近年来,关于交换、分享阅读的创意层出不穷。换书大集、图书漂流、漂书角、阅读分享会等等,图书馆人尝试用各种方法,将阅读从“独乐乐”变为“众乐乐”,在全社会创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随着市民的品位越来越“高端”,口味越来越“刁钻”,对读书活动的形式和组织要求也越来越高。吸引除老人和小孩之外的成年人走进图书馆,利用纸质图书进行阅读和学习,成为图书馆成人阅读推广工作面临的最大难题。
阅读到底是“私人行为”,还是可以分享的“众人行为”,也引起了读书人、荐书人甚至阅读推广人的不少争议。无可厚非,读什么书是自己的事,但哪里可以遇见好书,除了图书馆的好书推荐,能不能让读者之间互相进行交换,这是阅读推广需要思考的新问题。为此,重庆图书馆在2015年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期间,以图书馆倡导阅读的理念,在图书馆搭建了一个市民“交换阅读”的公益场所。新颖的是,书籍载体变成了汽车后备箱,个人阅读变成了家庭共读,商品交换变成了知识分享,此举立刻引起了年轻读者的强烈兴趣。也许,到图书馆交换阅读,也可以是一个时尚的行为。
宣传
你开着车,我带着书,我们一起到重图交换阅读吧!
在重庆,“后备箱集市”已经形成了几个固定的场所,星悦荟、嘻嘻公园等。不同的是,这些集市大多是以交换或者售卖闲置物品为主,是真正意义上自由的“集市”。而图书馆策划的读者活动,必将突出“阅读”和“书香”的主题。
“书”是书市中的必备要件,也是能够进入书市的唯一通行证。“后备箱书市”以“交换阅读”为主题,号召市民以家庭为单位,分享家中不同年龄层的好书。可以是成人的政治、经济或者休闲类书籍,也可以是孩子的童话书、绘本,还可以展示各种自己收藏或者推荐的与书相关的文创产品,营造浓郁馨香的书香氛围。
而交换地点,则定在了重庆图书馆南门广场,以图书馆主体建筑为最佳背景,这也成为书市与集市的最大不同,由图书馆提供公益免费的广阔平台和有力支持,让热爱阅读、乐于分享的读者成为活动的唯一主角。
至于“开上车”,将展示阅读的场所变为了“后备车箱”,这也是在活动形式上的一种创新。通过微信召集参与对象,吸引了年轻爱书一族的热情参与。重图官方微信刚将活动信息发出,就得到了大量粉丝的转发点赞,几天时间,50个车位即被“认购一空”。“你开着车,我带着书,我们一起到重图交换阅读”成为了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期间最清新时尚的宣传语。
亮点
最棒展位、最棒掌柜,变阅读为“悦读”,打造最具书香的“跳蚤书市”
为了让活动更具吸引力,读者参与度更高,主办方为每个展位配发了统一的宣传展板,将店铺名的设计和绘制交给每位参与者,精心打造自己的特色书铺。还设定了活动奖项,根据后备车箱及展位的打扮、设计,书籍的种类、关注度以及人气等因素,评选“最棒展位”和“最棒掌柜”。虽然是小小的奖励,也让参与者们受到了激励,现场变为了一片书的“花海”。
重庆图书馆化身“重图君”,也到书市“开店”,展示的内容为重图自己出版的《抗战大后方歌谣汇编》《重庆图书馆馆藏珍贵抗战图片集》《重庆图书馆馆藏真本图录》等图书,纪念邮票、纪念章、水杯等文创产品,以及古籍修复馆员自制的装裱拓片等,一个小小的展位,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赏、询问。
有意思的是,现场更多的参与者,都是“70、80后”的爸爸妈妈带着自己的宝贝共同来到图书馆,各种五花八门的童书、绘本成为当天展位中最抢手的“明星”。“这本《笑猫日记》我还没有,你能和我换吗?”“哇,你的《趣味科学》画报每期都有,这么齐全,我也想要。”“不好意思,我只展示,我不交换。不过,你可以在这里看,免费的哟。”11岁大的牛牛是个小科学迷,他的展位上有大量的有关科学及探索的图书和期刊。可是,他也显得有些为难,因为每册书都是他喜欢的,根本不愿意和别人交换。不过,他还是大度地让过往的小朋友都可以翻阅自己的图书,还不时地和他们交流阅读感悟。
在书市上还有一位“大朋友”,摊主龚女士是一位电影专业的研究生,现在电视台工作。这次带来的主要是和电影相关的书籍,也有女性主义理论、文学小说类的书籍。很多都绝版了,有些是她“海购”来的,有些是复印版。与别人不同的是,龚女士的书还能免费借。龚女士说,因为自己爱书,所以希望通过图书馆的这种活动,能够把自己热爱的东西,让更多人看到。不但可以结识更多兴趣相投的朋友,同时,如果有孩子想学习电影,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小予的图书馆”、“跳蚤书市”、“花儿书摊”……几乎所有的展位名称设定,都“与书相关”,这也成为本次后备箱创意书市的最大亮点。在现场,有超过2000册图书以各种形式进行展示,而有四分之一的书籍通过交换、置换或者交易的方式得到流动。
总结
阅读,需要引导,需要分享,更需要一个好的去处
阅读,不仅可以变成“众人之事”,更可以“快乐”。重庆图书馆“后备箱创意书市”,以家庭为单位,以爱车为载体,以交换阅读为目的,正是契合了年轻人喜爱展示、愿意分享、注重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心理。现场参与活动的50辆车中,由父母带着小孩,全家出动共同参与活动的读者达到了80%以上,而不同年龄层次图书的展示也让展位内容更加丰富。让孩子为自己的展位代言,充当“小掌柜”,推荐自己家藏的好书,成为家长交办的“神圣使命”。不少孩子卖力地吆喝,拼命展示自己的所藏所爱,即使舍不得交换,也愿意与其他读者分享,这本身也是阅读的快乐之所在。
这样的活动很新颖,将图书馆唱主角,读者被动吸收的读书活动,变为了读者之间的主动阅读交流。让每个人都动起来,在“大书市”这样的书香氛围下,每个孩子,每个家长都会被感染,被熏陶。你看的什么书?我又拥有哪些种类?能不能让闲置书籍找到更合理的去处?“后备箱创意书市”,正是契合了分享、交换、快乐这样的阅读心理,成为图书馆服务宣传活动中的一抹亮色。
记者手记
一个人的阅读一定要在童年时代形成习惯,这样的阅读习惯会伴随终身。如何让孩子在现代充满诱惑的大环境下爱上阅读、享受阅读,是很多学者都要研究的课题。图书馆固然有它的社会职责和担当来促进孩子阅读习惯的形成,但是不可否认,孩子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和学校中度过的。一个家庭的读书氛围和父母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是一个孩子爱上阅读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此,重庆图书馆设计了“后备箱创意书市”这一阅读推广活动,它将孩子到图书馆来的个人阅读,变为了以家庭为单位的阅读氛围的营造,这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更为重要和有效。它将阅读本身变为了阅读分享,将阅读的个人行为变为了阅读分享的众人行为。使“70、80后”通过阅读也能找到自我价值,符合年轻人通过知识交流找到同一兴趣朋友的社交理念。通过“后备箱创意书市”接触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爱书之人和各种不同的书籍,让沉睡在书架的书籍变成了知识和思想流动的集市,短短的时间内,参与者都能在书市中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还能获得别人的阅读思想。达到1的付出,N的收获的效果,是重庆图书馆创办“后备箱创意书市”的初衷,更是重图阅读推广的一种探索和尝试。
(《图书馆报》第264期 李晓)
前一篇:中文书在北美的收藏现状
后一篇:一只感动世界的图书馆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