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因为高层今年格外高调地推广“全民阅读”,所以数字图书馆的风再次吹了起来,还格外大。站在这个风口上,谁能最终获利?
数字图书馆涉及到的产业各方大致有几个:出版商、数字图书馆服务商、技术方案提供商、图书馆、读者。这与传统的图书馆馆配业务,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其中涉及到的利益分配有一些不同。
出版商依然是整个数字图书馆产业链条最基本的一环,且处于产业链条的最前端。但这并不代表出版商就能从其中获得最多的且稳定的收益。由于数字版权的复本统计与纸质图书的差异性,以及二者传播介质和产品上的本质差别,出版商并不能像纸书一样按本售卖,以获得利益。且由于数字内容并没有纸质图书一样成熟的定价规则和模式,出版商在定价上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售卖方式和售卖价格并不确定的现状下,出版商貌似是数字图书馆最重要的一环,却有可能是最能获得利益保障的一环。
数字图书馆服务商的角色,类似于传统馆配商。目前的数字图书馆服务商,也主要是传统馆配商转型而来。传统的馆配商,其实身兼了两个角色:服务商和技术提供商。馆配商从出版商那里采购来图书馆需要的图书,再按照图书馆上架的需要作分类、贴标签,最后将成品提供给图书馆直接上架。但在数字图书馆的产业链条中,服务商的技术提供商角色可能会被割离出来。毕竟数字内容的数据加工、后台支持等等技术性问题,不是正在转型或刚刚完成转型的传统馆配商能做好的。因为部分功能被割离出来,也就意味着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商能够获得的收益将有所降低。尽管传统馆配商也没有从技术服务中获得收益,但毕竟是一项增值的服务,在议价中会有一定的优势。如今数字图书馆业务中没有这项服务,议价的能力势必有所降低。
技术方案提供商,有可能会是数字图书馆产业链条中获利最稳定的一个环节。数字出版对于传统出版最大的门槛,除了固有思维的转换,就是技术的实现了。技术实现的门槛,难处在于传统出版在技术方面,并没有任何的积累。一旦决定要进入,就意味着技术支持从零开始。数字图书馆的技术支持,又与目前的大众数字阅读产品有区别:借阅和归还之间产生的庞大数据,与付费、下载的工作逻辑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就更需要专业技术方案提供商的介入。技术方案提供商向前承接服务商的需求,向后承接图书馆的技术需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角色。而且随着数字图书馆业务的日趋成熟和完善,技术提供商的角色也会越来越重要。当然,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利益空间也会越来越小。
图书馆作为衔接作者的“最后一公里”,表面来看是纯支出的一个环节:图书馆本身带有强烈的公益属性,不太可能通过读者的借阅产生直接的收益;在不能通过借阅产生收益的时候,图书馆很难有其他收益,但版权购买和技术支持的支出却是必需的。但通过数字图书馆,传统的图书馆实际上也能获得很多间接的收益:不再需要兴建占地面积巨大的图书馆了、不用购买一排一排的书架了、不用那么多工作人员每天整理图书接待读者了……各项人力、物力成本的减少,将使得图书馆业务更加简化、顺畅,可以将有限的资金运用到更有需要的地方。
读者是数字图书馆业务的最后一环。相比传统图书馆业务,读者在数字图书馆获得的是间接的收益:便捷。不用再去办理专门的借阅卡、不用再去浩如烟海的书库里找书、不用再去排队登记、不用再担心书弄丢、不用再担心忘了归还产生各种滞纳金……你只需要在自己家里,有一台联网的电脑,就可以完成登记、借阅、阅读、归还的全部流程。这也正是数字图书馆的初衷和目的所在。
总体来看,数字图书馆的产业蛋糕虽然巨大,但要吃到口中难度还是不小。数字图书馆的收益在短期内,依然将集中在出版商和技术提供商手里,服务商尚处于培育阶段。从长远来看,数字图书馆的趋势与数字阅读的趋势是平行的、不可逆的。因此,产业链的各方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投入,并且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迎来最终的获利阶段。
(摘自《科技新书目》第1132期 李星星)
前一篇:通过思考致富
后一篇:英美日韩私立图书馆发展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