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高屋建瓴到细化执行

(2015-03-24 16:24:54)
标签:

杂谈

  解读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开展2015年全民阅读工作的11项要求
  
  不久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开展2015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通知》从11个方面对2015年全民阅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以下进行简述)。这11个方面条分缕析,堪称全面到位,看后不由得令人细加揣摩。原来,这11个方面兼顾完美不假,其背后更有需要细加注意的地方。伴随着近年来对阅读推广方面的所见所思,笔者觉得有必要进行一番逐一解读,算是对《关于开展2015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的一种个人解读,且抛砖引玉。《通知》总是高屋建瓴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总有这样与那样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丰富优秀的出版产品供给。进一步实施精品战略,在人文社科、科学技术等领域,策划推出一批体现国家意志、代表国家水平的标志性出版项目。组织编辑、作者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走与时代相结合的文艺道路,推出一批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
  ★解读:我们注意到这条的核心是“出精品”。这进一步说明什么呢?说明总局的指导思路正由“多”向“精”迈进,2013年出版业增速比之2012年明显放缓就是明证。
  
  2.广泛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以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等重要纪念活动,在“4·23”世界读书日、六一国际儿童节、国庆节等重要节庆日和重要节点广泛开展主题出版物展示展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读书讲座、读书征文、知识竞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读书活动。
  ★解读:注意“广泛开展主题读书活动”中的“主题”二字,因为这涉及到阅读推广中的科学方法。在阅读推广中,应该由精到多,由点到面,通俗地说是由一本或几本书到广阔的书海,这样才会起到好的效果。只有在读书活动中凝聚了主题,才能有的放矢,不至于入书海而不知所措。只有精读、深读了一本或几本书,才有底蕴去浅读、速读更多的书。现在,图书馆界的各种主题读书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甚至借鉴美国成熟的“一城一书”活动而搞“一年读一部名著”活动等。深入研究阅读推广的人,更知其实践意义所在。
  
  3.发挥书香品牌引领作用。努力办好“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书香中国·上海周”“江苏读书节”“书香荆楚”“书香八闽”“书香岭南”“三湘读书月”“南国书香节”“天山读书节”“书香重庆”“三秦书月”“书香八桂”“书香龙江”“深圳读书月”“苏州阅读节”等各具特色的“读书节”“读书月”活动,充分体现和发挥“书香中国”品牌阅读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解读:我们看到全国各地的各种读书节此起彼伏、五花八门。这些读书节的实际效果在哪里?很多人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其实,正像“发挥书香品牌引领作用”中的关键词汇“引领”,阅读推广工作也重在“引导”。有时候,读书节起到的多是务虚作用,即在氛围上笼罩你,时刻拨动你内心“读书”这根弦。即便你在这个读书节中仍然不读书,也没什么,因为你已经被书香分子“入侵”了,被读书节氛围浸染了,目的已经达到。长此下去,自会由量变走向质变。因此,那种认为读书节期间大造声势是一种不务实的浪费的说法,笔者不能认同。
  
  4.完善全民阅读设施体系。完善农家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机制,加快城乡阅报栏(屏)建设,加快社区书屋、职工书屋、连队书屋、寺庙书屋等基础阅读设施建设,探索长效管理机制。
  ★解读:注意,这里面提到了各种书屋,什么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职工书屋、连队书屋、寺庙书屋……但本条的重点不是大建特建各种书屋,而是“完善设施体系”。书屋建容易,管理难,出版物补充更新难。一方面是全国出版社的不良库存已逼近千亿码洋,一方面是各种书屋不断地为出版物补充更新挠头、鼓呼,若能把这两个极端匀一匀,才是善莫大焉。
  
  5.加强流动借阅设施建设。各地要加强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特别是农村和社区网点建设,支持实体书店、书报亭等各类书店的发展,发挥其市场作用和公益功能,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解读:的确,这一条反映了多少年来国内全民阅读的一个突出硬伤,即:可资阅读的出版物总量也许过关了,但呈现这些出版物的网点(实体书店、公共图书馆)数量却太过欠缺。我们看一座城市的民众阅读是否便利,不是简单地看“书店和图书馆的图书总藏量÷市民人数”,而更要看“书店和图书馆的网点数÷市民人数”。否则,就像比尔·盖茨走进一家酒吧而让酒吧内所有顾客瞬间被“平均”成千万富翁一样,单讲图书总量的多少也是个伪命题。由此,就显出加强流动借书车、自助借书机等流动借阅设施建设的重要性来。
  
  6.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基层。充分利用各类阅读设施,开展各种形式的基层读书活动,深入推动全民阅读进农村(牧区)、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真正将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到基层群众中去。
  ★解读:这一条对图书馆人而言应尤为警醒,因为“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基层”的关键是让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走出去”。有图林专家这么说,我国的图书馆历史应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封闭到开放,二是从对部分人开放到对全社会普遍开放,三是从被动接受服务到主动推广服务。而前两个阶段刚在进入本世纪初时走完,现在是大力实施第三个阶段的大好时期。只有加强这个理念,“推动全民阅读深入基层”才能真正实现。
  
  7.保障重点群体基本需求。要着力保障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以及残障人士等重点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各地要大力鼓励和培育针对重点群体阅读的服务与推广项目,扩大政府文化资助和文化采购,探索向困难群体免费发放购书券等。
  ★解读:我们注意到以往对未成年人、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残障人士这些读者是冠以“特殊群体”的,现在则以“重点群体”代之。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人们固有印象中只占少数的所谓“特殊群体”其实人数并不少,他们加起来的总量恐怕比“正常群体”不遑多让。因此,他们已是阅读推广中应重点面对的群体了。如果不明白这一点,阅读推广就会走向偏差。
  
  8.不断创新方式推广阅读。开展“全民阅读报刊行”活动、“强素质·作表率”主题读书活动、“百社千校”中小学生阅读活动等。组织动员各类数字出版内容投送平台,开展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数字阅读活动等。
  ★解读:以公共图书馆而言,阅读推广永远是其核心,既然如此,就需要不断创新方式以使其有生命力、可持续发展。现在各地各级公共图书馆都在不遗余力地创新阅读推广的方式,这是好的。但有一点要注意,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最重要的永远是纸质阅读。偏离了这个方向,就有可能以“大阅读”“立体式阅读”为借口而让公共图书馆变了味。正如一位业内资深馆长所说的,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化大潮的冲击下,还是要有自己的独立立场。
  
  9.加强全民阅读宣传服务。积极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加强全民阅读公益广告投放工作。鼓励各类媒体办好全民阅读的专栏、专题、专版、访谈节目等,充分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解读:客观地说,对全民阅读的宣传现在还做得很不到位,似乎“推进全民阅读”只在书业和图书馆界的圈子内流行。在电视上,公益广告中有多少关于倡导读书的内容?在公交车身的广告上,谁曾想到过利用此来宣传全民阅读?在城市街区的各种路牌上,对公共图书馆、社区书屋的标示何曾大而清晰过?在地铁内琳琅满目的各种广告牌上,你见过关于全民阅读的内容吗?在点缀城市的各种雕塑中,捧卷而读的主题你可曾遇到?在当下流行的关于“中国梦”的形形色色的宣传画上,你可曾发现过书香的影子?
  
  10.推动阅读立法规划。加快推动《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立法进程,发布《国家全民阅读中长期规划》。各地要学习借鉴江苏省、湖北省的全民阅读地方立法成功经验,推动本地的全民阅读立法工作。
  ★解读:现在,全国各地的阅读立法工作热情已经被调动起来了,十分可喜,只待国家级阅读立法的瓜熟蒂落。全民阅读这项事业,也需要先营造硬件环境(基础设施),然后让软件(推广)跟上,才能逐步取得效果。而软件硬件的基础,就是法。当然会有人质疑阅读立法究竟能对全民阅读起到多大作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没有立法这个基础是肯定不行的。
  
  11.加强全民阅读组织协调。已经建立全民阅读组织领导机构的地方,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其他地方要尽快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全民阅读组织领导机构。
  ★解读:促进全民阅读绝不是一个机构可以办成的事,可以想象其实施起来必须要有很多部门和组织的合力。然而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时如何高效协调各方积极参与?这就需要各地设立全民阅读领导小组或办公室一类机构,赋予其权力,使得在组织各种活动时能收如臂使指之效。
(摘自《图书馆报》第252期 鲁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