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 邹小珑:
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的“真人图书馆”活动开展至今,已经举办了7期。邀请较多的都是些学校的内部资源,比如让跨学科跨院系的老师们作为嘉宾。对一些外界的人士,可能考虑各方面的原因,我们暂时还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条件让他们毫无门槛地给我们作交流。作为学校师生,通过这样一种途径,也算是做到了类似于数据库行业的“区域性资源共享”。
让一个在某方面有专长的老师作为嘉宾,我们图书馆提供场地,做好“图书”与“读者”的沟通,等于是把图书稍微包装一下,公示一下图书出版时间,让读者随性来阅览。从去年上学期6月开始至今,我们几乎是每月开展一次“真人图书馆”活动。
我馆针对“真人图书馆”活动,目前已经搜集了十多本“真人图书”,也会不定期突然邀请一个比较适合当前情景的嘉宾。以后如果我们学校的这些资源都用过一遍,组织者就会思考:以后会不会在固定下这个模式后,重复使用这些“书籍”呢?还是寻找新的资源?这些都是且行且摸索的事。
我馆的“真人图书馆”模式一般是:嘉宾主讲占绝对多的部分,参加者二三十人不等,一般讲述嘉宾比较得力的领域,然后就着这些资源让读者无限制提问,提感兴趣的问题。问题可以是专业的,也可以是关于知识以外的如阅历、传奇等等(不过这类问题还是比较少见)。
“真人图书馆”至少在我们学校图书馆是被看作阅读推广的一种方式的,只是“书”的形式不同。作为组织者,至少先尽力把读者引入图书馆。不管嘉宾能不能带给学生直接的启发,至少可以让他们走进图书馆,先进来再说。
对于“真人图书馆”以后在我校的发展,我希望它能变成一种常态的活动。我们会尽量挖掘本校最有能量的资源,这就好比是从外面引进专家给专门的学院作讲座。作为每期活动的参与者,我的感想是,好比进入一个景点,不管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得感受一下当地最经典的地方
特色吧。
(摘自图书馆报248第1120期 鲁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