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浙江省台州市图书馆流通部主任王军飞:
我们的“真人图书馆”活动是从2013年的9月开始,每月一期,迄今为止共进行了17期,因为个别主题读者报名众多,同一主题会在当月进行两次,因而实际的活动场次是19场。
我们图书馆“真人图书馆”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每月一期按时开展;二,真人图书均为普通读者,只是有某方面的经历或者有某行业的丰富知识;三,真人图书均以“义工”的形式参加活动,不收取任何报酬;四,“小众型”的活动,每场“真人图书馆”我们均会将参与人数控制在20~30人左右;五,注重交流,充分利用嘉宾读者之间的交流推进活动进程。
我馆的“真人图书馆”活动目前遇到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主题偏向知识型的、行业背景型的居多,而个人经历类型的主题偏少。我们觉得“真人图书馆”还是要以经历型的主题为主,下一阶段会努力从这方面进行改进。
“真人图书馆”取得发展应该因地制宜,活动都是在不断模仿与创新中前进的。最初我们策划此项活动的时候希望能请到外来务工人员,或是一些不被重视的人作为嘉宾。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还是挺有难度的。我们与部分西方国家在体制和文化上还是有所不同的。
但无论如何,“沟通”还是这项活动的核心。我们倡导的理念是“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本书”,通过阅读他人来品悟自己。
“真人图书馆”是阅读推广的一种方式。到现代社会,阅读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纸上了,读书是阅读,读“人”更是阅读。“真人图书馆”更多的是针对“人”的经历,“人”的知识。而其带来的阅读作用不仅仅是推广与主题相关的一些图书,更多的是通过这项活动把更多对书本不是很感兴趣的读者带进图书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认为,“真人图书馆”始终是要向“真人书库”的方向去发展的,但没有一定的“真人义工”积累的基础而盲目去推进是不恰当的。按我们每月一期计算,一年能发展10~20位真人图书,积累到一定数量,可以尝试读者自由预约的模式。
印象中我们开始搞这项活动的时候,国内还仅有一两家,且基本上是阶段性地搞一搞为主。但现在真的有点遍地开花之势。
我想公共图书馆推广这项活动肯定是好的,有助于人们交流,有助于激发阅读和学习兴趣。但为了搞这个活动而去搞这个活动肯定不合适,甚至有些地方只是单纯邀请几个嘉宾,搞一次就算。这样不是很利于这项活动的效果发挥。
我个人其实还有个期待,希望进行区域联合,“真人图书馆”的嘉宾资源和讲座老师资源其实是一样的,如何请到更多更丰富多彩的真人图书是这项活动精彩程度的保证。每个馆互相独立显然是不够的。如果通过联合,共享全省的真人图书资源,那每个馆开展活动都不会缺乏资源,而当地的读者会更有新鲜感,阅读的档次会明显提升。
(摘自图书馆报248第1120期 任苒)
前一篇:书的恩典不可忘
后一篇:“真人图书馆”将是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