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先公平再自由,而非反之

(2012-03-19 15:00:09)
标签:

上海市

实体

自由竞争

出版物

网上书店

文化

分类: 本报·声音
先公平再自由,而非反之

 ▲拯救实体书店,要从改变规则做起

    □本报特约评论员 水沾衣

    2月28日,上海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了《上海市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扶持资金管理办法》(2012版)及《上海市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引导目录》(2012版)。很多媒体评论说,这是“国内首次出台的综合配套扶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笔者看并不准确,因为这两个文件既针对实体书店,也针对网上书店与数字发行平台,表面上看起码是平均用力的。

    当然探讨其定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个文件的意义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大,也就是说并没有从根上着眼,充其量是一剂药力还算可观的强心针。

    这两个文件的内容是:上海将从新闻出版专项资金中划拨1500万元,用于支持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其中500万元用于定向支持各类实体书店,尤其是已形成专业定位和品牌影响的民营实体书店。具体支持的几大类对象包括:大型书城与综合性书店、民营专业书店与特色书店、连锁书店、农家书屋与农村发行网点、网上书店与数字发行平台、出版物交易市场、全民阅读示范书店、区县品牌书店。上海市符合申请条件的出版物发行企业须在3月15日前按要求提出资金扶持项目申请,经考核评估后,将于4月23日公布资金扶持奖励名单。

    对此,笔者想谈一点不成熟的浅见,希望抛砖引玉。

    笔者认为挽救民营实体书店也好,让城市和乡村的书香气更浓也罢,从资金扶持着手,不如从改变规则着手。也即是说,从根上看,只有相关管理部门从改变市场竞争规则入手,营造出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方为解决之道。以资金扶持而不改变“游戏规则”的话,资金投入将会是无底洞。以此次上海市资金扶持力度看,500万元用于各类实体书店。实体书店各式各样,也包括新华书店,那么分给民营实体书店的份额还有多大值得担心。且上海市那么大,几百万元明显不够花,当然民营实体书店能从中看到政府的关心是不假的。正像一些媒体评论员曾说的那样,政策扶持要的就是个态度,但这有点虚。改变书店的竞争环境,且制定普惠政策惠及每一个实体书店特别是民营实体书店经营者,这才是实的。在这方面,真金白银不如政策规则上的白纸黑字。

    当下,可以说国内的各类出版物发行网点并不处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什么是公平竞争的环境?怎么来定义?网上书店和实体书店的竞争关系是很好的例证。其实公平竞争的环境是需要政府或相关部门“干预营造”的,而不是纯靠市场“这只手”就可以捋清。那么什么是书业的公平竞争环境?且不直说明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看看其他领域就知道了。

    在体育竞技领域,就说拳击吧,要分重量级的。不同重量级的拳击手在一个绳圈内比对,肯定不是公平竞争。而这个不同重量级的设定,却是拳击协会强行“干预营造”的。如果不这样,只靠“自由竞争”,也就是不同级别的拳击手随意挑选对手搏斗,看似很“市场”,那是街头打架的级别。这个比喻大家看后会觉得有所指,的确,没有店面成本的网上书店和实体书店的竞争就不在同一个重量级,前者可肆无忌惮地打价格战,后者一打就死。实体店和网店卖的都是书,因此虽无法给他们划出重量级再比拼(不可能让网店只与网店竞争),但主管部门可以强行在价格上设限,比如新书不许打折,或者设定打折的最高限度。

    读者们看到此会笑了,“限折令”早就夭折,还提它干什么?必须要提,到现在笔者仍认为这是拯救民营实体书店的根本所在。很多人对市场经济有所误解,认为就是可以“自由自在”——按笔者的理解就是街头打架。如果是这样的话,怎么解释在很多奉行市场经济的发达国家,如德国和日本,却由管理部门强行限定新书不许打折呢?就是为防书店垄断现象的发生。由于新书不许打折,因此小书店在日本比比皆是,因为它们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就可以生存。据一些书业人士在日本的见闻,走在街上,时不时地“柳暗花明又一店”。在我们国内呢,恐怕是山重水复才能找到一家书店。因此,公平的市场环境需要行政力量去强制营造好,再让各类书店去自由竞争。有了公平,再谈自由,而不是只要自由竞争就能够公平。街头打架一对一,看似公平,其实是在上演“动物世界”,不该是有秩序的人类社会提倡的。当下的国内书业环境,却正是如此。让网店、自有房产的新华书店、民营实体书店在一个环境下不设限地竞争,后果可想而知。对此,划拨几百万元的“救济金”于事何补?

    如果还不明白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需要政府强行营造的,那就再看一个例子,也是书业之外的。德国政府早在上世纪就通过了一个特别法律叫《闭店法》,规定大超市、大卖场只能在17点之前营业,要把17点之后的时间留给小商小贩,以让他们能有生存空间。英国也有类似的法案来帮助小商小贩,以免让市场被大型超市卖场垄断。大家都知道,无论是德国、英国还是日本,均是明确具有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但是奇怪的是,在这些国家中市场竞争并不完全依赖“看不见的手”。他们懂得市场经济的真髓是先公平再自由,书业也是一样。虽然实体书店在国外也纷纷倒闭,但起码他们在规则上付出了努力(当然并不是每个西方发达国家均如此)。笔者认为,我国在奉行市场经济时已显出过犹不及,扔给市场了事,任凭“那只手”摆布。一旦设定规则(如“限折令”),各路评论家就开始挞伐,认为“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实在令人无语,其实黑白颠倒。照此看来,西方始终不肯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虽说是有意压制、居心叵测,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在当前这样的书业环境下,对民营书店靠资金扶持,笔者认为简直是皮毛之举。几百万元能“烧”多久?是每年都“烧”吗?此次出台的文件都是“2012版”的,但愿每年都有版本更新,那样还好受些。

    其实,除了从根本上改变“游戏规则”外,即便以资金扶持,这次的力度也不够,因为方式值得推敲。笔者突发奇想,为守住中国耕地的18亿亩红线,现在种地是按亩补贴给农民的(当然补贴力度太小)。那么,每座城市的实体书店的密度有红线吗?有的话是多少?为守住这根红线,无自有房产的“裸身”上阵的民营实体书店是否该以平方米为单位予以补贴呢?补贴多少合适?税负是否该大幅减免呢?在这个基础上再“自由竞争”去,相信到时候不会因此而一哄而上开书店吧,市场“这只手”自会调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