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化林相信,只要用心工作,就会出现更多的惊喜
姜化林(湖南科技大学图书馆采编部)
学图书馆学专业,是一个偶然,只因为当初高考报志愿时服从了专业调配。来图书馆工作,因所学专业使然,便留在了业务性很强的采编部。从2003年毕业到现在,我在采编部从事分类编目工作已有八个年头,从最开始对这份工作的排斥到接受再到现在发自内心的喜爱,其中的苦与乐也只有自己知道。
编目工作复杂而繁琐,要求细致、严格。在一般人眼里,是一项枯燥、单调并且乏味的工作。书架上的每一本图书,每一张光盘,每一盒磁带,都是我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可以说,从采访验收到分类编目,每一道工序都有着详细、严格的工作流程。为高质量地编目完成每一条书目数据,往往要耗时许久。长年累月机械地重复同样的编目工作,很容易让人感到心烦气躁,加之编目岗位寂寞清贫,长时间对着电脑工作又很伤眼睛和身体,因此,能长期坚持下来的人寥寥无几,而我却在这个岗位上一呆就是八年,原因就是我热爱自己的工作,才能变“枯燥乏味”为“有滋有味”。
虽然我们是活跃在幕后的一线工作者,我们的工作与努力不像流通部和阅览部的工作者那样直面读者,但我们的工作却是最不容忽视的,因为它是图书馆生存发展下去的基础。而且这份幕后的工作也带给我许多乐趣与感动,让我醉心于此。
记得每年新生报到时,因为我们部门的办公室位置很显眼,所以前来问路的人络绎不绝,微笑回复他们成了我们最大的快乐,因为帮助了他人,得到了“老师真好”的最高评价。每当读者拿着不能外借的书来处理时,帮助他们找到原因、解决问题成了我最大的兴趣,因为从中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图书馆由手工管理转变为计算机系统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将图书馆非机读文献目录转换成机读型目录,图书馆日常的采访、订购、验收、编目、典藏、流通等工作都需要一个计算机可读的书目数据库来支撑,这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它不仅涉及采编部门的工作,也涉及到图书馆其他部门的工作,能否建立起一个信息准确、质量可靠的书目数据库是关系到图书馆整体业务工作能否正常运转、高效服务读者的关键。而我对这个关键的体会和认识源自一件小事,也正是这件小事让我对编目工作充满敬意。
记得2004年亚洲基金会送来大批国外原版图书,因我们当时要求进度,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将数据进电脑再说。但事实证明,这一行为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由于当时刚刚更换了图书馆管理系统,我们对新系统还不能熟练使用,再加上缺乏西文编目的经验,因此,我们选择了用中文著录方式去对西文进行编目。著录的不规范,造成了此批图书全部不能外借,不得已我们只好将工作台搬至书库,将数据全部删除,重新编目。这件事,让我体会到了编目员的责任与重要性。如果分类不准确,同一类书便不能排架在一起;编目不准确,读者便无法准确根据书目精确定位自己所需的是哪种书,工作中的粗心更是会导致借阅失败。
经过这件事,我深切地体会到了良好的目录体系是确保读者顺利找到书的保证。
其实,最初几年,我只是喜欢所从事的工作,还不能说是醉心于此。但随着博客的兴起,网络的发达,我逐渐与同行加强了联系与沟通,了解到了同行中也有卧虎藏龙之人,因此我开始醉心于搜寻利于开展工作、提高效率的软件,探索减少工作负担的方法。虽然每天做的都是平凡又枯燥,重复又繁琐的工作,但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不平凡。只要在工作中付出努力与真心,自己用心去挖掘、去体会,就会有更多的惊喜和成功等着我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