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图书馆报
图书馆报 新浪机构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232
  • 关注人气:80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在丹麦的图书馆之旅(连载五)

(2011-09-06 14:02:09)
标签:

奥尔胡斯

丹麦

杭州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

绩效评估

文化

分类: 海外·馆情

我在丹麦的图书馆之旅(连载五)
 如何打造“第三文化空间”值得我们思考
我在丹麦的图书馆之旅(连载五)

临行前,我们又与LOTTE等人合影留念

临行前,我们又与LOTTE等人合影留念

    编者按:2011年6月15~24日,应NEXT LIBRARY 2011国际图书馆会议主办方的邀请,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以会议主旨演讲嘉宾的身份赴丹麦参加了此次会议,并进行了相关考察。杭州图书馆专题文献中心主任吴一舟以陪同翻译的身份全程参加了相关活动。因有感于此次活动,吴一舟专门撰文,以夹叙夹议的方式生动地记录了此次活动并表达了他的感悟。此文对拓宽图书馆未来发展理念不无裨益,供图书馆界同仁共享。

    吴一舟(杭州图书馆专题文献中心主任)

    约见青树基金会董事

    丹麦之行的主要任务圆满完成了,也许我潜意识中有这样的信号,所以,这一夜睡得特别踏实。直到早上7点多才醒来,但感觉还是没睡够,我想应该是前几天“欠账”太多的缘故吧。时差是已经适应了,但也到了该回国的日子了。

    张昱约了青树基金会的一位董事在早上见面,所以我们在旅馆的餐厅吃了早餐后,就在大堂与这位董事单独聊了一会儿。这是一位热情得有点夸张的英国女士,她叫CAROL PRIESTLEY,供职于一个叫NIDA的与信息和数字资源相关的组织,但她显然对国际图书馆界的情况非常熟悉。在这之前的会议中我们已经相识,只是还没有过详细交谈。在前两天的闲聊中我们得知,她的先生在上世纪60年代就曾在中国居住过,而且至今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无疑她对中国是友好的,否则她也不会有兴趣成为青树基金会的董事。因为已经相识,所以见面并不拘束。馆长倒是很与国际接轨,夸她的衣服穿得很漂亮,她则用更加夸张的表情夸了一番馆长昨天的演讲。很自然地,气氛顿时变得很愉悦。

    CAROL简要介绍了一下自己的经历,从她的介绍中得知,近二十年来,她一直在世界上许多欠发达国家开展图书馆事业的支援工作,对全球的图书馆事业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她对杭州图书馆所取得的成绩的夸赞也是由衷的。

    几天下来,馆长心里其实对国际图书馆界的情况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只是他很关心的有关图书馆绩效评估的内容昨天在苏珊处并没有获得比较满意的信息,所以,又向CAROL提出了类似的问题。她的回答与昨天苏珊的很相似。看来,整个图书馆界对绩效评估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一致的认识,定量的评估更难以得到广泛的认同,更多还是停留在定性的和局部的阶段,作为图书馆向相关政府机构提交图书馆价值的一个参考。因为CAROL还要去参加一个小型会议,张昱则有兴趣去参加一个形式更为自由的会后活动,所以,我们聊了半个多小时后便结束了。

    馆长和我再次逛到奥尔胡斯图书馆。馆前的广场上依然活跃着各式人等,我们又感叹了一回:这就是图书馆追求的“第三空间”啊。

    LOTTE和张昱在门口迎候我们。几天会议下来,我们与LOTTE已像老朋友一般,说笑着进了她的办公室。她与她的团队在同一个办公室,所以我们也见到了正在忙碌的JACOB和SIDSEL,他们都是操办这次会议的主力队员。后来我确切地了解到,奥尔胡斯图书馆这次主办如此大规模的国际会议,直接参与操办的就是LOTTE的团队,类似于我们的社会活动部,一共才6个人。我不得不对他们的工作效率又叹服了一回。

    他们的办公室与我们所见过的这里其他办公室类似,不大,很朴实,但还是透出一种书卷气。特别是墙上并列挂着的三幅红黑色调的当代抽象画吸引了我的眼球。我顺口问了一句,“这是你们馆员的作品吗?”LOTTE告诉我说,这是他们馆拍卖回来作为馆藏的。我心头为之一动,作为当代作品,把馆藏作品直接拿来作为装饰不失为一种好的保存方式,与“藏在深闺人不识”相比,它能更好地体现作品的价值。

    临行前,我们又与LOTTE和JACOB以图书馆内的书架为背景一起合影留念。

    离开丹麦

    作为在丹麦的最后一天,虽然早上有充裕的时间可以让我睡个够,但我并没有像昨天那样睡得很实,不到六点就起床了,也许是潜意识当中有点归心似箭了吧。

    11点钟的机场巴士,抓紧的话,我们还可以有个把小时的时间向奥尔胡斯这座美丽而经典的北欧古城告个别。退房时,总台服务员表现出惊讶的表情,她问我,“你们确认要退房吗?”原来,她电脑中的记录是我们应该明天退房的。看来,奥尔胡斯图书馆给我们多订了一天的房间。

    不过,服务员还是给了我们一份实在的惊喜。她递给我一个大信封,告知我说是有人留给我们的。我打开信封一看,是一大叠资料,稍稍翻一下我就明白了,这是会议第一天丹麦图书馆协调处THORHAUGE先生的主旨发言材料。真是神奇,这份东西正是馆长很想得到的。我正想着要去NEXT LIBRARY网站找找,看看能否下载一份完整的材料,他们居然主动送过来了。奇怪的是,我们并没有向会议主办方索要过这份材料,而且送材料的人也没留下姓名。我们只能叹服他们对我们的了解和工作的细致入微了。这个细节,已经足够抵消主办方让我们自己拖行李奔赴机场的不爽了。

    很幸运,太阳又出来了。机场在离奥尔胡斯一百多公里外的另一座小城BILLUN,中间还要经过另外两个小城。一个半小时的车程给了我们足够的时间欣赏沿途的风光。看不厌的蓝天白云,满眼的葱绿和一望无际的麦浪,我感觉自己没有足够的文字功力来表达这种美。这种美没有令人惊叹的力量,却令人心旷神怡。我想,最俗的一个词或许是最恰当的:风景如画。

    也许,连续十来天沉浸在美景之中,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了,我们并没有聊很多关于丹麦的美景。更多的时候,是张昱以她对图书馆事业的无穷热情与馆长探讨着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蓝图及明年合作会议的诸多设想。对此,我只能说要好好学习她的一腔热忱,并向她致以敬意。

    回国以及总结

    应该说,这一天是在一万米的高空中不知不觉到来的,具体哪个时刻到来的也说不清,因为我们正在不停地穿越一个又一个时区回到北京时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一整夜我没有睡着。

    没睡着也带给我额外的收获。因为航班时间较好,大部分的时候云层较薄或干脆无云,我的座位又正好靠窗,所以,这一整夜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万米之下的世界。从郁郁葱葱的欧洲大陆到无垠的海面,从白雪叠嶂的山峦到无边无际的沙漠,再逐渐由黄转绿。其间偶尔会看到蚯蚓似的河流,细丝般的公路,星星点点的城市建筑,虽然我不知道下面具体是哪座城市,但我知道我目力所及的那个点正有无数个生灵在忙碌着。我脑子里忽然转过一个念头:这似乎是上帝在巡视他的领地。不过,我很快否定了这个想法,上帝还需要巡视吗?芸芸众生一切尽在他的掌中把玩。从荷兰阿姆斯特丹到上海浦东十小时的旅程很快就过去了。馆长终于在从浦东回杭的汽车中酣然入眠。

    现在,该写总结了。

    1.丹麦在拓展公共图书馆服务领域,也就是打造“第三文化空间”方面,无论是理念还是行动,都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2.在数字图书馆发展方面,欧洲并没有比我们先进,与我们几乎是同步的。只要我们努力,完全有可能走在他们前面。

    3.在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估方面,欧美各国图书馆各有各的做法,目的都希望有一个站得住脚的关于公共图书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说法,但似乎都没有达成一致。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学习来做出我们自己的绩效评估方案。

    4.NEXT LIBRARY的会议形式生动活泼,有利于集中和调动所有与会者的思想和智慧,值得我们在以后的会议承办甚至内部的工作会议中借鉴。

    5.丹麦各公共图书馆,从国家馆到各基层社区馆,都有创新的思维、极高的效率、严谨的作风和高水平的设计,特别值得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学习和借鉴。

    6.通过参与国际会议,可以更有效地获取信息,交流经验,与国际同行交朋友,这是争取地位、跻身国际主流图书馆的有效方式。

    7.馆长的主旨演讲取得了巨大成功。这要归功于我馆已有的工作成绩、充分的会议准备、对未来图书馆发展的理论探索和馆长的现场发挥。当然,也与国际同行对中国图书馆的发展现状知之甚少有关。

    8.丹麦的人很高大,丹麦的人造空间多半狭窄,这是否与他们的海盗文化有关?

    9.最后,向小美人鱼说声对不起,这次没能来看你,留待下次吧。

    真的累了,该睡了。明天,杭州会有一个火热的太阳。(连载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