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树青馆长有着东方人的稳重和儒雅
编者按 :2011年6月15~24日,应NEXT LIBRARY 2011国际图书馆会议主办方的邀请,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以会议主旨演讲嘉宾的身份赴丹麦参加了此次会议,并进行了相关考察。杭州图书馆专题文献中心主任吴一舟以陪同翻译的身份全程参加了相关活动。因有感于此次活动,吴一舟专门撰文,以夹叙夹议的方式生动地记录了此次活动并表达了他的感悟。此文对拓宽图书馆未来发展理念不无裨益,供图书馆界同仁共享。
□吴一舟 (杭州图书馆专题文献中心主任)
褚树青馆长的主旨演讲
今天是会议的第二天,对我们而言是绝对的重头戏,因为馆长的主旨演讲就安排在今天大会的第一项。
显然,馆长也是格外重视,所以,他今天的起床时间比任何一天都早。吃过早餐之后,他郑重其事地回到房间换上了西装,系上了领带。看到他这个样子,我决定不穿西装了。因为我的身份并不是非得穿西装,如果我也穿上西装,别人一看就会发现我们的西装是一模一样的。因为我和馆长都带了我们的西装馆服,这虽然能说明我们的馆服档次不算低,但关键是这会很煞风景。
九点钟开始的会,我们刚过八点就到达了会场。因为在会议开始前,我还需要把馆长演讲的PPT复制到会议专用的电脑里,并确保能正常使用。我一直担心如果会议专用电脑里没有中文字库的话,PPT中的中文是否能正常显示出来,如果不行,那就必须用我的电脑,这都需要时间去安装和设置的。
我的同事张昱从她所住的CABINN也赶到了会场。她也把她的电脑打开,将她的翻译稿又与馆长将要进行的演讲对了一遍。按照事先的安排,为了确保馆长的演讲达到更好的效果,我建议还是由她来做现场翻译。她毕竟是留学过美国多年的,英语水平怎么着也比我更高一些。她为此也作了充分的准备,所以我对她的翻译并不怎么担心。会议正式开始前,与昨天一样,先有一段热身活动,所不同的是,今天请来了一位黑人小伙子。他比昨天那位音乐女教师更富激情,大家跟着他的鼓点声和叫喊声手舞足蹈,所有人的热情都被点燃了。
馆长上台演讲前,主持人、奥尔胡斯图书馆的馆长HAPEL先生先作了一番简短的介绍,他谈到了馆长去美国考察后建立了杭州图书馆新馆,也谈到了杭州图书馆欢迎乞丐进馆的讨论,显然,他是做过一些功课的。而对与会的大多数人而言,杭州是陌生的,杭州图书馆更陌生,甚至对中国图书馆界的整体情况都是陌生的,所以,大家都拭目以待。
馆长稳稳地走上台,没有欧美学者们的活泼和潇洒,却有着东方人的稳重和儒雅,我相信这种与他们惯常见到的截然不同的风格反而形成了独特的气场,吸引大家全神贯注地聆听。馆长的演讲波澜不惊,按照事先准备的内容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显然事先的准备都是有的放矢且击中他们的兴趣点的,所以,大家的注意力始终被保持得很好。特别是针对PPT上的一些图片,馆长作了适度的现场发挥,使内容变得更为鲜活而可信,多次引来了现场的掌声。
他们没有想到中国的城市可以那么美,中国的图书馆可以那么先进,中国的图书馆员可以做得那么多,中国的图书馆理念一点也不比他们落后,甚至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他们。最后,馆长以抛出公共图书馆应打造成民众的“第三文化空间”的独特观点作为结束。整个时间恰到好处地控制在了规定的半个小时内。
会场上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以表示对馆长演讲的祝贺和感谢。散场时,不时有陌生的与会代表走过来递上名片并握手致贺。短短半小时之后,馆长俨然成了大会的明星。
分会场活动以及闭幕式
大会之后又是主题分会场的活动。我们参加了由纽约图书馆原馆长、现在美国国际图书馆战略机构的苏珊和她的同事JUNE主持的会场。他们的主题是BUILDING A LIBRARY FROM SCRATCH。这个主题很难准确地译成中文,SCRATCH这个词可以有多重的解释,即便英文原意也并不是确切的。由此可以看出,大会故意设置这样一些模棱两可的主题来启发与会者的思路。
更令人感兴趣的还是会议的方式。这一次,苏珊和JUNE把与会者分成正反方两大阵营,以辩论的方式来展开讨论。她们出了三个题目:公共图书馆是一个过时的机构、设计周全的公共图书馆建筑对创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是必需的、公共图书馆就应该是公共财政支持的。显然,这些题目都是很难有标准答案的,正反方都会有好多内容要说,但似乎又都是不会全面的。这也许正是这个会议的特点。
大会的安排足够紧凑。分会场活动到11点半结束,午餐的餐盒都已经送上来了。但会议并没有结束,还有一个大会的闭幕式要在午餐前结束。这时,代表们都已经不太有心思了,我想不出主办方还有什么亮点可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使这个会议不至于虎头蛇尾。
果然,他们还是有值得我们学习的高招的。在大家重新走进主会场的过程中,台上的投影不断切换着这次会议的花絮图片,有的很高雅,有的很搞笑,但出现的面孔都是熟悉的。此刻,他可能就在你边上站着,也可能那就是你自己,所以,不时会引起会心的笑声。
主持闭幕式的竟然不是任何一位有身份的领导或专家,而是操盘这次会议的团队成员之一、美女馆员MARIE,她的主持方式也足够新颖。原来,早在会议开始之前,她就已经为闭幕式打好了伏笔。在GET 2GETHER的那个晚上,她分别找了一位来自每个大洲的与会代表作了一个简单的采访,问了几个极简单却与会议的成效密切相关的问题,如“你对这次会议最期待的是什么”、“你认为这次会议能带给你什么”之类的。在这个闭幕式上,她又把这几位被采访者请到了台上,先在投影上播放一遍原先的采访视频,然后,再重新回访一遍,问题几乎是一样的。这样,回答者的或机智幽默或风趣搞笑或出人意料的回答,自然把这次会议的重要收获都总结出来了,而且这种总结都是发自与会代表内心的,毫无做作和作秀的嫌疑。很荣幸的,张昱也作为四个被采访者之一被请上了台,她落落大方的态度和流利的英语也算为国人争了光。
张昱的敬业精神足够强,她怕会后大家都散了再找人不方便,硬是在午餐的时候拖住了苏珊和JUNE,告诉馆长还有什么要咨询的赶紧问。于是,我们一边吃午餐,一边又向她们了解了国际图书馆界关于绩效评估方面的进展情况。得到的回答有些令人失望。据她们介绍,目前国际上并没有能得到广泛认可的绩效评估方案,很多图书馆都是各做各的,各自拿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或者作为向相关政府游说的证据。
饭后,我们回旅馆稍稍休息了一下,但没敢尽情地睡。因为事先已与盖茨基金会的JASSICA约好,下午四点一起约请她的负责人DEBORAH见个面。下午四点,我们准时到了旅馆的大堂,不一会儿,JASSICA也到了。美国人还是很守时的,又过了一会儿DEBORAH也到了。因为我们都住在同一个旅馆,也不打算出门找地方了,就在旅馆外的露台上坐了下来。
JASSICA热情外向,是个很容易打交道的人;DEBORAH稍稍有些矜持,也许与她的身份有关,但总体来说都是比较直率的美国人性格。
我们寒暄了几句,并把送给她们的礼物拿了出来,她们自然是很开心,感谢再三。因为半小时后DEBORAH还有事,所以,她直率地切入了正题。她的意思是,我们送给比尔·盖茨的邀请函她们一定会如期转交的,但希望我们不要抱太大的期望,因为比尔·盖茨本人现在的关注重点并不在图书馆方面,连他们基金会内部关于图书馆事务的会议也从来没有参加过,所以,接受我们的邀请并来杭州参加明年的图书馆会议的可能性不会很大。
其实,关于这个情况我们也很清楚,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无非是利用这次会议的机会跟她们混个脸儿熟,为以后得到她们更多的支持,让她们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图书馆,并为提高中国图书馆的国际地位打些基础而已。
我们又闲聊了一会,便与她们分手告别了。还有一些空余的时间,我们决定去逛一逛奥尔胡斯的著名景点之一“老城”。此时,“老城”由于过了开放时间,里面已经是静悄悄的了。这的确是一座老城,里面房子的样式似乎都是几百年前的,简陋、狭小,屋子里面的陈设都在尽力还原着当时的生活方式。我不清楚这些房子是几百年前一直保留下来的,还是当代人为了搞这个“老城”景点而模仿建造的,反正,从我们看到的这些建筑及里面的陈设来判断,当时北欧的生活条件远远不如我们的明清时期,这是令我们不曾想到的。
令我们感慨的是,类似的“老城”在我们国内也很多,比如一些江南古镇,但与我们把这些古镇搞得像假古董市场一样不同,他们的“老城”里没有丝毫的商业味,而是把它做成了一个耐人品味的露天博物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