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书早于高考,提前进入“考场” 李晓/摄
本报记者 新月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儿。对于莘莘学子来说,高考不仅是一场知识的比拼,更是一场智慧和心理的较量。临近6月,各种以“高考”为旗号的教辅图书绝对是近期书市的销售人气王,“真题”、“详解”、“汇编”……纷纷粉墨登场,呈现“井喷”,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架势。
周末,记者走访了几大书城,各种眼花缭乱的海报,让人跃跃欲试的口号,无不提醒着高考教辅图书的当红程度。随手一翻,大部分高考图书都是3、4月份出版的,最为抢眼的是各家出版社出版的各类版本的高考押题、真题汇编等图书。不过由于抢时间,不少图书内容上有明显的错别字,印刷也非常粗糙。据书店工作人员透露,为了在第一时间分割高考“蛋糕”,出版社争分夺秒,出现差错的现象非常普遍,由此引发了很多读者的不满。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正在购书的家长,他坦言,自己看中的是图书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如果书中低级差错太多,会让读者对出版社失去信任。另外,由于高考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家长们也逐渐意识到高考学习技巧、学生心理辅导和填报志愿类型的新型高考辅导书的重要性。
现在高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提高了,单独一套习题并不适用于每一个学生,而总结性的学习方法更具有启发意义。在我们的周围还有一种现象屡屡发生:高考成绩很高的学生未能进入理想的学校,而成绩不是很拔尖的学生却进入了名牌大学深造,很大的原因在于对志愿填报的政策、技巧的掌握程度,所以家长们对这类书籍的需求也在加大。据记者了解,新近推出的高考类书籍就主打“方法”、“心理”、“志愿”牌,如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高考其实很简单》、安徽人民出版社的《高考心理辅导》、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王金战学习宝典》、化学工业出版社的《高考志愿填报手册——看就业、挑大学、选专业》以及人民出版社的《高考志愿填报圣经》。
《备战2011 考高分靠自己》的作者娄雷是新浪网的编辑、主持人,自2006年加盟新浪至今,每年在高考之后,他都能够在第一时间采访到高考状元。娄雷曾经在《赢在高三学习方法》一书中写道:“我倾听了众多高考者的心声,里面有高考状元,也有高考失意人,深刻感受到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高考状元并不神秘,有效的学习方法才是考生高考制胜的法宝。”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通过对百位高考状元的采访,总结出高考学生应该注意的共同点,并使考生由此作出自己正确的选择。高考状元的经历虽然是不可复制的,但是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却是可以借鉴的,而这本书正是汲取了各种优秀学习方法中的精华,对广大高考考生及家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在高考是全家一起上,学生们在为分数努力,家长也没闲着,为孩子上所好点的大学操心不已,高考填报志愿类书籍成为家长必看的“百宝书”。《重点大学报考指南》为考生介绍了全国“211工程”重点大学的具体情况,如招生专业、录取规则、重点学科、知名院士等,是成绩位于中上、立志报考重点大学的高三学生必读的一本志愿填报图书。
目前,高考仍然是全国各高校选择优质生源的主要方式,而高考后的志愿填报无疑对考生能否进入理想的学校深造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高考志愿填报手册——看就业、挑大学、选专业》一书从高考考生填报志愿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所有院校本科院校、高职(专科)院校、独立学院、分校办学点、军事院校、港澳台高校等)和全部专业进行了“三维立体”的剖析。书中解答了在历年高考招生咨询会上考生和家长们存在的种种困惑和疑问,同时将报考关注点延伸到考生将来的就业和发展问题,从而使考生在这种“可预见性”中稳妥地选择未来的发展道路。
有业内人士分析说,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发生了许多变化,很多传统的专业被拆分或合并,一些新兴专业也衍生出来。像从前简单的专业介绍已经不能够满足家长的需求,贴近读者心理、跟进最新情况的经验性、点评性介绍更受欢迎。专业的选择通常关系到孩子一生的职业,不得不慎重考虑,家长亟需权威性的意见作为参考。为了更有利于家长作理性的判断,重庆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文科生专业志愿填报指南》一书便涵盖了最具代表性的100多个专业,从各个角度分析文科专业,为考生揭开高校文科专业的神秘面纱。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未来出版社除了要关注学校、学科方面的选择,也应多多关注毕业后就业的选择,将各行各业的具体工作内容、性质以及发展潜力等信息传递给读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