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为盲人读者打开另一扇窗——以浙江图书馆盲人图书馆为例
(2011-01-24 10:37:50)
标签:
杭州视障浙江图书馆盲文读者文化 |
分类: 本报·声音 |
□浙江图书馆 赵冰心
人的视觉信息消失,黑暗隔绝了周围世界,犹如生命中一扇窗子被无情关闭。与其在困厄中消沉,倒不如从阅读中奋起。盲人的理想与抱负从今天的阅读起步,从手中书卷开始,用阅读去打开生命中另一扇窗。阅读有利于盲人增强谋生能力,提升生活空间。作为视障阅读的重要场所——盲人图书馆,伴随着现代化电子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推进多元化阅读形式和人性化阅读服务,为视障读者提供充分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条件,为他们打开生命中另一扇窗。
阅读使盲人增强谋生能力
学有所悟,学有所用。阅读就是应该让书上的知识为自己服务,懂得怎么去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叶圣陶曾经表达过这样的观点:“处理现实生活是目的,读书只是达到这个目的的许多手段之一。要使书为你自己用,不要让你自己去做书的奴隶。”那就用阅读来增强盲人谋生能力,提升生活空间吧!
受限于身体残障和周围环境的影响,盲人所能从事的工种甚少,职业选择有限。中医推拿按摩是盲人能够胜任、从事人数最多的职业。每年一批批视障人群通过培训获得上岗资质,走上就业之路。
阅读目的决定阅读方式,决定书籍内容选择。视障人群的职业培训和考试,使与中医推拿按摩相关的资源阅读量大增。从图书馆借阅记录显示:大专院校的《生理学》《经络学》《伤科按摩学》和《推拿学》等资源,无论是盲文书,还是磁带光盘的形式载体,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借阅率。像《名家医学秘传绝招》这类阅读资源,预约长久才可能借到,读者阅读需求可见一斑。
对视障人群集中释放的阅读需求,浙江图书馆有应对之策,馆藏购入作了调配和倾斜,还加大电子与网络阅读的投入,购买了一批电子阅读器和盲文点显器等,缓解阅读资源紧张的矛盾。
由于视障人群职业集中度高,所以会导致岗位竞争的压力。掌握一两门职业技能,有利于增强岗位竞争能力。正是基于此种考虑,盲人读书“充电”成为普遍,盲人变读书“忙人”大有人在,孙小姐就是其中之一。孙小姐,20出头,浙江湖州人。近期借阅资源记录:《初级英语听力集锦》(1~24)、《盲人电脑打字高手速成》《推拿手法用力技巧》(上下)、《经络学》《伤科按摩学》《头部保健按摩》(1~7)、《5分钟头部按摩治百病》(1~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对像孙小姐这样的外地打工者来说,阅读不仅是排遣寂寞的妙方,更是对职业理想的追求。去年孙小姐已被杭州一所推拿按摩所聘为医师,自我价值得到一定实现。据图书馆调查统计,视障读者通过培训和“充电”,上岗率高达92%以上。
视障人士阅读并非可有可无。尽管读书不是提高素质能力的唯一方式,但书中的知识智慧总能在现实中找到用武之地。视障读者从替人打工到自己创业;从经营一家盲人按摩所,到连锁发展的成功例子,绝非偶然或个案,他们为“阅读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作了最好的诠释。难以想象一个不阅读、不接受新观念的人,只凭其浅通的水平和能力,能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中走得更远?
阅读为盲人提升生活空间
盲人图书馆除提供图书资源外,还是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场所。以阅读作为精神补偿和愉悦自足的盲人还是不少的,如:张先生,50多岁,杭州本地人,眼疾引发后天致盲,不会盲文摸读,以有声读物阅读为主。喜好传记和小说,图书馆一年购入的文艺类光盘,半年时间就阅读完毕,显然馆藏建设速度还赶不上阅读速度。当阅读资源青黄不接时,利用其他阅读形式:“读书郎”或“一键式”阅读器阅读。
网络阅读是视障人群生活空间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图书馆在专供盲人上网的计算机上,特意安装了能将文字转化为语音输出的软件;视障数字独立操作计算机系统——阳光V4,通过语音导航提示,使视障人群能够无障碍地操作电脑。网络阅读既改变和影响了视障人群的思维方式,又使他们不出家门就知晓天下事,成为知识信息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年轻视障人群是网络阅读的主体,利用电脑时间则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当然上了年纪的视障人群也乐于追逐和尝试,如82岁的盲人冷大伯,多年坚持网读和网上搜集资料,还编写了一本医学保健书。尽管盲人操作电脑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不断向人讨教,但网络带来的迅捷和便利是实在的。据图书馆调查统计,视障读者的幸福指数达到57%左右。
图书馆积极推进多元化阅读形式
统计资料显示浙江视障群体中盲人有
27万。庞大的盲人队伍中,能够有效利用图书馆阅读服务的人数仍然有限,盲人图书馆普遍规模小、拥有率低是问题关键。除省市大型公共图书馆所属盲人馆较成规模外,一般县市级的盲人图书馆(室)普遍规模小:数十册盲文书,上百盒磁带和光盘,外加一台电脑,就算拥有了盲人图书馆。阅读形式单一、收藏资源匮乏,影响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发挥,制约了视障读者阅读。目前省内除长兴、绍兴、镇海、宁波、湖州、温州等建有盲人图书馆(室)外,不少县市还没有此项服务,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偏远乡镇。
众所周知,视障读者接受外界信息、丰富阅读内容的阅读方式,一般有视觉阅读、触觉摸读和听觉阅读三种方法。视觉阅读形式以触摸文字感知信息资源、有声读物录音播放及网络读屏软件阅读信息资源为主。由于视障读者视障程度的个体差异,选择阅读形式也不尽相同。失去视觉信息的盲人,识和不识盲文就分为两部分。识盲文读者,既可触摸文字感知信息,又可聆听有声读物录音播放,拥有触觉阅读和听觉阅读两种能力和阅读方式。而不识盲文读者,则少了一种阅读形式选择,主要依赖听觉阅读。
推进多元化阅读形式,利用先进的电子设备和现代化网络服务手段,改变以盲文书和磁带光盘外借为主的服务模式,扩大视障阅读形式和馆藏规模,为视障读者提供自我价值实现、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条件。
如今有声读物已越来越成为视障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觉阅读既简单又有效的优势,使得不同有声读物载体的播放过程即是读者的阅读欣赏过程。增加有声读物的种类和数量,是缓解资源紧张的一种途径。除普遍利用光盘外,“读书郎”阅读器存储信息内容播放和“一键式”阅读器阅读“明眼人”读物,以及借助专供盲人上网的计算机中阅读软件内容的播放等,都是听觉阅读使用的形式,值得推广。
利用现代化的设备,享受网络资源。如:连接计算机网络的盲文点显器,将电脑上的文字信息通过读屏软件翻译成盲文后自动显示出来,盲人可以用手触摸盲文单元上变化的盲文点字来感知电脑屏幕上显示的信息。盲人上网时,耳机里会传来相应的语音提示,使用点显器输入网址,当鼠标点到相关的新闻时,电脑会自动把新闻用网络语音阅读出来,点显器上也就会显示相关文字。通过听和摸,盲人可以轻松上网浏览、聊天、收发电子邮件、写文章等。图书馆网络连接查询及服务系统,为视障阅读传播信息文化;还可开设有盲人语音阅读专门板块的网站,推出数百部有声图书,供用户下载到计算机或数码播放器上,供盲人随时随地轻松阅读。
图书馆更加注重人性化阅读服务
图书馆为视障读者提供阅读资源,尤其要注重人性化服务。
图书馆对视障读者最大的人文关怀莫过于尽心为他们提供文献资源,满足他们对精神文化的渴求。多渠道寻找读者需求的文献资源,服务不敷衍了事。在某种资源载体缺乏的情况下,可询问读者是否愿意转换其它阅读形式阅读?让读者做主,如盲文书换成同内容的光盘,光盘换成盲文书。办理预约也是常规的一种途径,等需要的文献资源一归架,立刻通知读者来借阅或上门送去。
不断拓展图书馆的服务领域,满足视障读者普遍性和个性化的阅读需求。设立特殊信息咨询数据库,符合读者普遍需要使用的特点。特殊信息咨询,包括社会福利待遇、就业与教育机会、法律援助等。图书馆要从各种信息渠道搜集和整合文献资源,以更多的信息资源来提供文献服务的保障。图书馆编辑二次文献和制作光盘、阅读器,目的也是为了满足读者普遍需要阅读的要求。对于视障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如:转换阅读形式和阅读载体;培训和指导计算机操作;提供朗读服务以及读者语音点播、下载、代刻光盘等,图书馆要与社会志愿者一起,共同努力去完成。
盲人图书馆还要开展一系列针对视障读者的人性化阅读服务:邮递借书。以网络和电话方式联系有阅读需求的读者,省内杭州以外的视障读者免费寄阅图书、磁带光盘等。如今杭州本地视障读者借书也采用邮递送达服务,解决视障读者举步维艰的困难;送书上门。为市区视障读者提供免费上门送书刊资源服务。图书馆志愿者和招募的志愿者,把读者预约的图书和音像资料送到读者手里;组建“读书小组”。根据视障读者阅读倾向和兴趣,帮助他们组建“读书小组”,定期组织他们阅读,相互交流心得;志愿者朗读服务。提供志愿者“一对一”和“一对多”形式的朗读服务;心理专题讲座。与盲人协会合作,请心理学专家举办针对视障读者的心理专题讲座,“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为视障人士鼓起勇气。
■结语
盲人图书馆推进多元化阅读形式和人性化阅读服务,提高了服务规模和服务质量,为视障读者提供充分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空间和条件,无论是上岗就业率,还是幸福指数都有较大的提升。阅读为盲人打开了另一扇窗子,透过这扇窗子,展现的是一个和谐多彩的世界。
前一篇:新年新气象,盗版依然在
后一篇:难舍这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