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有所坚持,并有所变化
(2010-08-09 09:21:29)
标签:
电子墨水电子阅读器老书市场经济社会文化 |
分类: 本报·声音 |
□陈蓉
不管我们原不愿意承认,时代在变化,读书也在变化。我们一直非常必要地在坚持某些事物,但同时也一直在改变着某些事物。读书就是如此,更确切地说,人类读书的方式在改变。
当今的书籍早不是稀缺和昂贵之物,我们已处在文字包围的时代,图书总是触手可及,对书籍的敬重感似乎也随之不断下降。缺乏兴趣、没有耐心、品种繁多却不知道自己的读书口味,干脆八卦新闻、娱乐报纸随手翻阅,知道重大事件就算读书了。
电子媒介应时而生,如大潮一般,一波波地冲击着纸质图书、出版社、书店,甚至还有图书馆。从网络上的电子图书,到可供用户下载的终端式图书电子阅读器,从电子纸到电子墨水,每一个新事物的诞生,都意味着科技已深深地渗透到读书中来,它将阅读时代从传统向新兴推动,更新和变化的速度远远地超过人类以往的读书史,让人目不暇接。读书这一从来都安静而从容的行为,从未变得如此跳跃和动感,变化得甚至让人焦虑。
Kindle阅读器被美国一客户告上了法庭,因为该客户发现,他下载的小说某日突然蒸发了,连同他辛苦写在阅读器上的读书笔记。书毫无缘由地被吞噬了,因为书而迸发的智慧和个人思想也被“云”吃了。面对阅读器,你是否会有不安全感?你似乎只要快速按动鼠标或电子笔,就可以拥有很多图书和知识,但似乎什么都不是你的。它可能迅疾而来,也可能迅疾而去,形状、色彩、版式、气息,一切都是虚拟的。那些翻动书页时身心经历和体验的阅读感受,那些看不到的自我延伸和想像、心神交会的领悟,那些因为回忆而想对一本老书的重新寻觅,是在亮得透彻的屏幕前能做得的吗?
毫无疑问,网络给了我们很多知识、有趣和广阔天地,但即便如此,它就能替代读书吗?书的“品相”“意味”“墨香”“神韵”,可以没有情感地任其消失吗?手指抚摸书本时内心的触动,书页翻动时发出的声音,眼光和文字碰撞的瞬间,对一本新书的装帧超出想像的惊艳,与一本老书的不期而遇,书的版本、字体、封面、插图、色彩,包括那些留白处,这一切是网络图书和电子阅读器能带给你的吗?是那一层由无数粒子组成的显示屏或可以瞬间迸发也能刹那无影的电子墨水能给予的吗?
可能还有更多的问题,不管怎样,现在和未来可能的挑战是实实在在地站到了我们的阅读生活面前,已经毫不顾及传统、历史、传承、习惯一系列串起来的事实和情感,铺天盖地地席卷出一个新型的文字阅读空间。
我们无法指责和回避,商业化时代生产着谁都无法预料的产品和工具,它满足着人类的生活需求,或者,它是在尊崇于当下的人心,遵循着市场经济社会应有的规则。
但我们相信,挑战意味着,一定是有所坚持,并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