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古人在“抄袭”
(2010-05-27 14:04:21)
标签:
夜呼南人前人梅子黄时雨方回文化 |
分类: 本报·声音 |
□王贞虎
古人抄与袭,只要功力才学相等,名品相埒,似也不足为怪。抄的技巧,因时、因地、因句而异,有的明抄,有的暗袭。例如,宋祁的“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恨蓬山远”等,是明抄借用。权德舆、欧阳修、苏轼三人之“山色有无中”,也是明抄。宋欧阳珣《踏莎行》云:“平生系为浮名,名垂万古知何用?”这“名垂万古知何用”也是明抄借用,这些无人不知。
贺铸(方回)《鹰后归》词云:“未是文园多病客,幽襟凄断堪怜,旧游梦桂碧云边,人归鹰落后,思发在花前。”此“人归鹰落后,思发在花前”二句其实是薛道衡的名句。
薛道衡在隋,有文名,奉使南朝。南人有意刁难他,在正月初七日,令道衡作诗。道衡即席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三年。”念到这里,南人哄堂大笑说:“这北方佬懂啥诗?”道衡不理,继续念道:“人归鹰落后,思发在花前。”南人见了,才点头正色道:“名下固无虚士。”此一段佳话,贺方回不会不知。所以,这也应列为明抄。
还有,《竹垞诗话》云:单恂,明崇祯进士,《桃花源》诗云“白鹭滩头格格飞,会船咿轧鲰鱼肥;刘郎爱向桃花老,不遇神仙也不归。”单恂自不会不知道“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是张志和《渔歌子》中的句子,加以变化袭用,未抄全句,只算是暗袭,不过已极为明显了。
说到暗袭,就更多得不胜枚举。晏几道《鹧鸪天》词:“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历代词家指出:“今宵剩把银缸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这句,出于杜工部“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戴叔伦“还作江南梦,翻疑梦里逢”、司空曙“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其实久别老友,乍见疑梦一类的话,人人可说,不过是杜、戴等说在前面而已,应不算袭。
又,晏几道“户外绿杨春系马,床头红烛夜呼卢”,是从韩翃“门外绿杨春系马,床前红烛夜呼卢”而来。贺方回“一川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是从寇莱公“杜鹃啼处血成花,梅子黄时雨如雾”而来。
以上是暗袭。名家辛稼轩也有暗袭前人之嫌,他的《祝英台近》词云:“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这是名句,但是《耆旧绩闻》却说:“辛幼安词,‘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人皆以为佳,不知赵德庄《鹊桥仙》词云:‘春愁元自逐春来,却不肯随春归去。’盖赵德庄又袭李汉老之《杨花词》:‘蓦地便和春,带将春归去。’大抵后辈作词,无非前人已道底句,特善能转换耳。”照这样说,不独是不罪抄袭,而且奖其“善能转换”了。当然暗袭是活用前人之句,或故意翻案,自是技之佳者。
明抄有时又称借用,有人明言如“借得放翁诗句好,日长添得睡功夫”云云,这等于今人著作中,引用前人之言,而注明原作出处一样,更是无法律责任。
《随园诗话》引两人断句,颇能解释抄与袭的心态与情景。卷八云:“诗虽新,似旧才佳。尹似村云:‘看花好似寻良友,得句浑疑是旧诗。’古渔云:‘得句浑疑先辈语,登筵初僭少年人。’”偶得佳句,反疑是前人之作,确是作家常遇的情景,的确也不必责为抄袭。至于《随园》所说“诗虽新,似旧才佳”,则有鼓舞抄袭之嫌,此风不可长也。

加载中…